(转)有铅焊锡与无铅焊锡的区别

本文详细对比了有铅焊锡与无铅焊锡的特性差异,包括外观颜色、金属成分、用途等方面,并介绍了欧盟RoHS标准下无铅焊锡的应用进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有铅焊锡与无铅焊锡的区别如下:

1、从锡外观光泽色上看:
   有铅焊锡的表面看上去呈亮白色;
   无铅焊锡则是淡黄色的。

2、从金属合金成份来分:
   有铅焊锡是含锡和铅二种主要金属元素(如:Sn63Pb37、Sn50Pb50等);
   无铅焊锡则是基本不含铅的(欧盟ROHS标准是含铅量小于1000PPM,日本标准是小于500PPM),无铅焊锡一般含有锡、银或铜金属元素。

3、从用途上来分:
   有铅焊锡用于有铅类产品的焊接,它所用的工具和元器件均为有铅的。
   无铅焊锡用于无铅的出口欧美等国家的产品焊接,它所用的工具和元器件一定是无铅的。

4、如用手擦的方法来区分的话:有铅的会在手上留有黑色痕迹,无铅则有淡黄色痕迹,因为无铅一般含有铜金属。

注:

无铅焊锡 Lead-free Solder

欧盟RoHS标准/无铅焊锡标准:对六种有害物含量控制参数:

1、铅(Pb):在每种均一物质中,其含量按重量计算小于0.1%。(小于1000PPM)

2、汞(Hg):在每种均一物质中,其含量按重量计算小于0.1%。(小于1000PPM)

3、镉(Cd):在每种均一物质中,其含量按重量计算小于0.01%。(小于100PPM)

4、六价格(Cr6+):在每种均一物质中,其含量按重量计算小于0.1%。(小于1000PPM)

5、多溴联苯(PBBs):在每种均一物质中,其含量按重量计算小于0.1%。(小于1000PPM)

6、溴联苯醚(PBDEs):在每种均一物质中,其含量按重量计算小于0.1%。(小于1000PPM)

无铅焊锡中金属铅的毒性:

◆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铅及其化合物是17种严重危害人类寿命与自然环境的化学物质之一。

◆ 工业废弃品中的铅通过渗入地下水系统而进入动物或人类的食物链。

◆ 人体中存在过量的铅将导致神经和再生系统紊乱、发育迟缓、血色素减少并引发贫血和高血压。

◆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署标准:成人血液中铅含量<50mg/dl,儿童血液中铅含量<30mg/dl。

无铅焊锡之作业员对铅的防毒方法:

◆ 作业人员在焊锡作业时须带上口罩和手套。

◆ 作业人员常饮奶制品能将铅从人体内带出。
◆ 定期对血液中铅含量进行检查,如超标则就医。

无铅焊料发展的重要进程:

◆ 2000年1月,NEMI向工业界推荐标准化无铅焊料,SnAg3.0Cu0.5用于回流焊,SnCu0.7用于波峰焊。

◆ 2005年8月13日,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投放市场,收回以及环境友善处理法律草案》(WEEE)指令生效,要求欧盟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全面实现无铅化。
◆ 2006年7月1日,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产品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ROHS)指令正式生效,强制要求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产品必须为无铅产品(个别类型电子产品暂时除外),并明确禁止使用六大有害物质及限量标准。

◆ 2006年7月1日,中国信息产业部拟定的草案《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生效,明确电子信息产品中禁止使用铅(Pb)、镉(Cd)、汞(Hg)、六合铬(Cr6+),聚合溴化联苯(PBB)、聚合溴化联苯乙醚(PBDE)六大有害物质。

无铅焊锡精品推荐:

无铅焊锡膏:锡银铜(Sn96.5Ag3.0Cu0.5)。

无铅焊锡丝:锡银铜(Sn96.5Ag3.0Cu0.5)、锡铜(Sn99.3Cu0.7)。

无铅焊锡条:锡银铜(Sn96.5Ag3.0Cu0.5)、锡铜(Sn99.3Cu0.7)。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damite/archive/2009/10/28/1591216.html

内容概要: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能量高效分子通信方案(SM-MC),将传输符号分为空间符号和浓度符号。空间符号通过激活单个发射纳米机器人的索引来传输信息,浓度符号则采用传统的浓度移位键控(CSK)调制。相比现有的MIMO分子通信方案,SM-MC避免了链路间干扰,降低了检测复杂度并提高了性能。论文分析了SM-MC及其特例SSK-MC的符号错误率(SER),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性能优于传统的MIMO-MC和SISO-MC方案。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分子通信领域的挑战、优势及相关研究工作,强调了空间维度作为新的信息自由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挑战。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通信理论基础,特别是对纳米通信和分子通信感兴趣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分子通信中空间调制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②掌握SM-MC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包括发射、接收、检测算法及性能分析;③对比不同分子通信方案(如MIMO-MC、SISO-MC、SSK-MC)的性能差异;④探索分子通信在纳米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还给出了具体的代码实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分子通信领域的标准化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混合调制方案、自适应调制技术和纳米机器协作协议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