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大纲:
1.格式化输出
2.while循环
3.运算符
4.编码初识
5.位和字节的关系
1.格式化输出
:是一个模板,通过占位符可以动态的把变量值传入模板中,重复的使用。


name = input("请输入姓名:") age = input("请输入年龄:") sex = input("请输入性别:") msg = '''--------info of %s-------- name :%s age :%s sex :%s -------------------------- ''' % (name, name, age, sex) print(msg)
结果:
2.while循环
:循环输出相同内容时候要用。
格式1: while 条件: 循环体 格式2: while 条件: 循环体 else: 如果正常循环完毕(没有break),将执行次处内容
while中的关键字:
break:当遇到break,退出当前循环。
continue:当遇到continue,立即结束本次循环,执行下次循环(先判断while条件是否成立)。
3.运算符
运算优先级:从左至右(右边的运算符最后处理)
**(幂运算) --> 算术运算符(* / % // --> + -) --> 比较运算符(> < >= <= != ==) --> 身份运算符(is is not) --> 成员运算符(in not in) --> 逻辑运算(not --> and --> or)
注:
1.比较运算得出的值为True或False(bool类型)
称为短路:
2.and前后值都需要验证,如果前面值为0或False则无需验证后面的值
3.or,如果前面值为非0或True则无需验证后面的值
4.例1 and 2,值为2
5.条件会调用bool(value),返回的值不为False都会为True
注:6.not 取反时候,返回只是True或False
4.编码初识
由于ASCII码只有英文数字和字符等,所以各国为了显示自己文字,编写各自的编码。
ASCII码占8位(256个字符),后128 个特殊符号字符、外来语字母和图形符号。
最早的中文字符编码:
1981年:GB2312,7445个图形字符,汉字占6763个,只有简体中文
1995年:GBK1.0,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台湾使用),共收录汉字21003个(常用)
2000年:GB18030,GBK的扩充,中文、日文、朝鲜语和中国少数名族文字,收录27484个汉字,兼容GBK和GB2312字符集
中文字符占2字节,ascii码字符占1字节。
之后由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字符编码,ISO标准组织设计了个共用的:
1991年:Unicode:国际标准字符集,把所有国家的统一到了一块,规定所有的字符和符号最少由16位来表示,最大由32位(4字节)表示
1992年:UTF-8:对Unicode编码的压缩及优化,不再是最少2个字节,将所有字符和符合进行分类,ASCII码的内容用1字节存储,欧洲的字符用2字节存储,东亚的字符用3字节存储。
单位转换:
1bytes = 8位
1KB = 1024bytes
1MB = 1024KB
1GB = 1024MB
1TB = 1024GB
5.位和字节关系
位: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基本单位
字节:字节是操作系统存储数据的最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