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SS Sprites原理
CSS Sprites其实就是把网页中一些小背景图片整合到一张图片文件中,再利用CSS的“background-image”,“background- repeat”,“background-position”的组合进行背景定位,background-position可以用数字精确的定位出背景图片的具体位置。
二、CSS Sprites优缺点
优点
1.利用CSS Sprites能很好地减少网页的http请求,从而大大的提高页面的性能,这也是CSS Sprites最大的优点,也是其被广泛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原因;
2.CSS Sprites能减少图片的字节。
3.解决了网页设计师在图片命名上的困扰,只需对一张集合的图片上命名就可以了,不需要对每一个小元素进行命名,从而提高了网页的制作效率。
4.更换风格方便,只需要在一张或少张图片上修改图片的颜色或样式,整个网页的风格就可以改变。维护起来更加方便。
缺点
诚然CSS Sprites是如此的强大,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如下:
1.在图片合并的时候,你要把多张图片有序的合理的合并成一张图片,还要留好足够的空间,防止板块内出现不必要的背景;这些还好,最痛苦的是在宽屏,高分辨率的屏幕下的自适应页面,你的图片如果不够宽,很容易出现背景断裂;
2.CSS Sprites在开发的时候比较麻烦,你要通过photoshop或其他工具测量计算每一个背景单元的精确位置,现在有些在线工具可以自动生成code,挺好。
3.CSS Sprites在维护的时候比较麻烦,如果页面背景有少许改动,一般就要改这张合并的图片,无需改的地方最好不要动,这样避免改动更多的css,如果在原来的地方放不下,又只能(最好)往下加图片,这样图片的字节就增加了,还要改动css。
4.CSS Sprites非常值得学习和应用,特别是页面有一堆icon(图标)。总之很多时候大家要权衡一下利弊,再决定是不是应用CSS Sprites。
三、CSS Sprites Demo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css sprites demo</title>
<style>
ul.Sprites {
margin: 0 auto;
border: 1px solid #3a9;
width: 300px;
padding: 10px;
}
ul.Sprites li {
list-style: none;
height: 24px;
overflow: hidden
}
ul.Sprites li span {
float: left;
width: 17px;
padding-top: 5px;
height: 17px;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 url(image/bg.png) no-repeat
}
ul.Sprites li a {
padding-left: 5px
}
ul.Sprites li span.a1 {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
ul.Sprites li span.a2 {
background-position:0px -25px;
}
ul.Sprites li span.a3 {
background-position:0px -50px;
}
ul.Sprites li span.a4 {
background-position:0px -75px;
}
ul.Sprites li span.a5 {
background-position: 0px -100px;
}
</style>
</head>
<body>
<ul class="Sprites">
<li><span class="a1"></span>
<a href="#">百度</a>
</li>
<li><span class="a2"></span>
<a href="#">淘宝</a>
</li>
<li><span class="a3"></span>
<a href="#">新浪</a>
</li>
<li><span class="a4"></span>
<a href="#">网易</a>
</li>
<li><span class="a5"></span>
<a href="#">搜狐</a>
</li>
</ul>
</body>
</html>
这个是bg.png
background-position:一般都为负值,因为合成后的大图片左上角定为0px 0px; 注意写的时候两个位置之间不要加逗号呦!!!
附上效果图:
ok,其他不多说了,如果我写的内容有问题,或者侵权可以联系我!我及时删除。
内容出处:来源于网络,文字部分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