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见解

  加入TopLanguage google group 已快一年了,里面有思想的人真的很多,希望大家也可以参与其中,一定会收获不少。今晚看到其中一帖子转载了一文章,这文章以信息论---熵的概率去解释生活中好人与坏人的转变所引起的外界人的看法。分析的很有浓度也很精辟,特在本blog转载一下,以此来告警自己平时多多地去思考,只有多思考才会成为有思想的人。

                                                      变化的效应

    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判断。一个坏人总做坏事,但当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对他的看法可能马上会改变,会原谅他过去的种种,并对他的这次好事大大赞赏,以至于认为他就成为好人了。相反,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我们往往就只看到他的这件坏事,而对以往的好事视而不见,认为他原来是个坏人,甚至会认为他原来做的好事都是有预谋的。

    举个例子,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和少林方丈带头大哥。大家都知道前者是几乎是一个大魔头,无恶不作。作为出家人,本应六根清净,一心向佛才对,可他却带着一批手下到处找人挑战,弄得江湖上不得安宁,大理段氏的天龙寺因他而再无宁日。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在一个枯井中,鸠摩智武功尽失,而不再有争强好胜的念头,回去好好念他的经了。段誉就此原谅了他,大家也原谅了他,认为他改邪归正了。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既往不咎。我们再看看带头大哥的故事。33年前,带头大哥得到消息,辽人要进攻大宋。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少林的高僧呢。于是带头大哥就带领一帮江湖豪杰,守在雁门关,等待着辽军的到来。可当时等来的只是普通的契丹百姓。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各种信息闭塞,中原的人很可能从来没有见过辽人。于是悲惨的一幕就发生了,这也造就了乔峰悲剧的一生。这是错事其一。其二,带头大哥犯了佛教中的戒律之一,与叶二娘有了私情,生下虚竹。我们姑且不看他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就算是他做的坏事。他一生做了两件坏事。可是他做的好事呢,小说中没有直接提到。可是单从少林方丈这一头衔来看,他应是好人中的好人。那他的结果是什么呢?少林方丈被杖责吐血而死。

    简单说来,一个坏人,做了好事,他的一切的坏事不但不被惩罚,反而因这件好事,他赢得了很多的表扬。而一个好人,做了坏事,他的所有好事不但不被承认,反而因这件坏事,他得到的惩罚远远比坏人做同样的坏事得到的惩罚严厉得多。这样看起来很不公平。同样是好事,为什么坏人做了效果就不一样?同样是坏事,为什么好人做了结果又不一样?佛教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十恶不赦的人,有了向佛之心,便可成佛。鸠摩智算是要立地成佛了。可是佛教的清规戒律又说了,犯了戒是要受惩罚的,甚至要受非常严厉的惩罚。少林方丈这样的高僧看来是成不了佛了,可能还要下地狱也说不定。我们常有成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好的东西,只要有了一点点瑕疵,它便不再是完美的了,甚至还不如一样不好的东西。生活中的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我们的这种看似很奇怪的,很不公平的倾向。也许有人说,人性本恶吧,或是人就是自私的吧,或人都是追求完美的吧。

    实际上,当我们去掉这些主观的因素,将好与坏当作是同样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实际上并不注意好还是坏的,我们注意的是从好到坏,或是从坏到好。也就是说,我们注意的是好与坏之间的变化,而不是好与坏本身。

    这样的一个事实实际上可以用香农的信息论中熵来解释。假如一个事物有2个状态{S1, S2}。当它处长时间处于某个状态S1时,那么它下一时刻处于S1的概率P(S1)=p1就会很大(不妨设为0.9),而处于状态S2的概率P(S2)=p2就会很小(p2=0.1),那么这时事件S1的熵为H1=-p1*log(p1)=0.04(取10为底,本来取2,我没算),S2的熵为H2=-p2*log(p2)=0.1.显然H1<<H2.也就是说当这个事物下一时刻仍然处于S1时,它的熵很小,它所带来的信息很少,因而它的影响就很小,因而也就有很少人会在意这件事.相反,当其处于S2时,由于熵很大,它的影响就很大,因而大家都会很注意这件事情. 回到上面的故事.鸠摩智变好的概率很小,所以,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他就带来了轰动效应,就是人们把他以前的所做所为就忽略了,还对此次行为大加赞赏.而带头大哥呢,他做坏事的概率也很小,所以,当他做了所谓的坏事之后,他所受的惩罚远比一般坏人所受的惩罚严厉得多.

    推而广之,不单单是做好事,做坏事。一般情况,想想我们平时是怎样引起别人注意的。是不是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比如,一个人在看书,我想叫他去吃饭。我怎么做呢。我就大声地叫他,他就注意到我了,我就可以说吃饭的事情了。这里,我大声叫他这件事情,就与我先前的事情(比如我也正在看书)不一样,而且它发生的概率比看书要小得多。可能你会问,为什么我下一时刻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概率要比与上一时刻作同样的事情的概率要小。可以这样解释:惯性。物体总有保持上一时刻状态的倾向,所以会如此。

    所以,我们乍一看很没有道理,甚至很不公平的事情,其实内在是很符合自然界规律的。懂了这些,便不再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迷惑。像现在网络时代的各种事情,不过是为了得到轰动效应而做的一些小概率事件罢了,比如辍学开公司而成为世界首富,比如怎么怎么一夜成名...大多数人是不会这么干的。好好生活才是真的。

PS:1。香农是信息论的奠基人,是计算机界的大牛。他的熵理论是当今信息处理的基础。
    2。当前炒的很热的小波(wavelet),就是因为善于处理局部信号,处理信息的变化而被广为使用。它 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对于变化异常注意的这种倾向。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uaping-audio/archive/2009/02/20/1395183.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