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指令的说明

CentOS 6.x系统中的free
free [-b|-k|-m|-g|-h] [-l] [-o] [-t] [-s delay] [-c count] [-V]

-b        #-k,-m,-g 以单位bytes, KB, MB, 或 GB输出
-h        #以人类易读的方式输出(根据数值大小自动决定使用的单位)

-l        #显示高低内存详细统计信息

-o       #使用老的格式输出(没有-/+buffers/cache行)

-s delay     #每个多少秒,动态输出
-c count     #配合-s选项使用,总共输出多少次

-V       #显示该软件的版本信息

 [root@python ~]# free  -t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980M       327M       652M       224K        36M       189M

-/+ buffers/cache:       101M       879M

Swap:         999M         0B       999M

Total:        1.9G       327M       1.6G

 

total = used + free
101 = 327 - 224k - 36 - 189
879 = 652 + 36 + 189 (这里少1M是由于单位转换导致)

第一部分Mem行:

total内存总数: 980M
used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327M
free空闲的内存数: 652M
shared当前已经废弃不用,总是0(CentOS 6.x中貌似仍然可使用)
buffers Buffer缓存内存数: 36 M
cached Page缓存内存数: 189M

关系:total = used + free + shared (used = shared+buffers+cached+应用程序使用 327M = 224K + 36M + 189M + 应用程序使用)

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
(-buffers/cache) used内存数,表示实际被程序占用的内存数:101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used - buffers - cached - shared)
(+buffers/cache) free内存数,程序仍然可以挪用的内存数: 879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free + buffers + cached)

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
第二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
总的包括:内核(OS)使用 + Application(X,oracle,etc)使用 + buffers + 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
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 + buffers + cached.


第三部分是指交换分区


buffers与cached的区别。
buffers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他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
就是说:buffers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
形象比喻:看在线视频网速慢时,视频中央一直在转圈,此时就是buffer,写数据

cached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效,可以试一下,
先后执行两次命令#man X ,你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第二次的开打的速度快很多。
形象比喻:在线视频下载完成后,再次去看,速度很快,此时是cache,读数据


为了清除缓存的cache,可以采用以下命令:
To free page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CentOS 6.x系统中的freefree  [-b|-k|-m|-g|-h]     [-l]    [-o]     [-t]   [-s delay]   [-c count]   [-V]
-b#-k,-m,-g 以单位bytes, KB, MB, 或 GB输出-h #以人类易读的方式输出(根据数值大小自动决定使用的单位)
-l#显示高低内存详细统计信息
-o#使用老的格式输出(没有-/+buffers/cache行)
-s  delay   #每个多少秒,动态输出-c  count   #配合-s选项使用,总共输出多少次
-V  #显示该软件的版本信息



[root@python ~]# free  -t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Mem:          980M       327M       652M       224K        36M       189M-/+ buffers/cache:       101M       879MSwap:         999M         0B       999MTotal:        1.9G       327M       1.6G
              total =    used   +   free  101 = 327 - 224k - 36 - 189  879 = 652 + 36 + 189  (这里少1M是由于单位转换导致)
第一部分Mem行:
total内存总数: 980Mused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327Mfree空闲的内存数: 652Mshared当前已经废弃不用,总是0(CentOS 6.x中貌似仍然可使用)buffers Buffer缓存内存数: 36 Mcached Page缓存内存数:189M
关系:total = used + free + shared (used = shared+buffers+cached+应用程序使用  327M = 224K + 36M + 189M + 应用程序使用)
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buffers/cache) used内存数,表示实际被程序占用的内存数:101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used - buffers - cached - shared)(+buffers/cache) free内存数,程序仍然可以挪用的内存数: 879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free + buffers + cached)
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 第二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总的包括:内核(OS)使用 + Application(X,oracle,etc)使用 + buffers + 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 + buffers + cached. 

第三部分是指交换分区

buffers与cached的区别。 buffers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他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就是说:buffers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形象比喻:看在线视频网速慢时,视频中央一直在转圈,此时就是buffer,写数据 
cached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效,可以试一下,先后执行两次命令#man X ,你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第二次的开打的速度快很多。 形象比喻:在线视频下载完成后,再次去看,速度很快,此时是cache,读数据

为了清除缓存的cache,可以采用以下命令:To free page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yzhou/p/9292340.html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查找关于云平台运维指令的相关说明或指南。首先,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云平台的核心实体和概念,现在转向了运维指令的具体文档。我需要结合之前的回答和现有的引用内容来提供有用的信息。 首先,回顾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私有云平台的管理,包括资源调度和监控,这可能涉及一些运维指令。引用[2]和[3]是关于云计算运维的基础知识,特别是Linux命令如df和free,这些是运维中常用的工具。引用[4]提到了主从服务器同步的指令,如SYNC和BGSAVE,这可能与数据库或数据持久化相关。 接下来,用户之前的问题中,我介绍了云平台的架构、服务模式、技术特征等,现在需要将这些与运维指令联系起来。可能的运维指令包括资源监控、虚拟化管理、容器编排、存储管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可能在寻找具体的命令行工具或API的使用说明。例如,在私有云管理中,使用virsh或OpenStack CLI来管理虚拟机;在容器平台中,kubectl命令用于Kubernetes集群管理。此外,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和日志管理如ELK栈可能也是用户关心的部分。 用户提供的引用中,引用[3]详细介绍了df和free命令的使用,这可能属于基础运维指令的一部分。而引用[4]中的SYNC和BGSAVE涉及数据持久化,可能在数据库运维中使用。需要确认这些是否属于云平台特定的运维指令,或者更通用的Linux运维命令。 考虑到用户需要的是云平台相关的指令,应重点放在云平台特有的工具和接口上,比如OpenStack的命令行工具、Kubernetes的kubectl、AWS CLI等。同时,结合引用[1]提到的私有云管理平台,可能需要介绍如何通过特定指令进行资源调度和监控。 另外,用户的问题中提到希望得到说明文档,因此除了列举常用指令,还需要提供官方文档的链接或获取途径,帮助用户进一步查阅详细信息。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不同方面的运维指令,并引用提供的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如引用[1]中的私有云管理平台功能,引用[3]中的基础命令示例,以及引用[4]中的同步指令。同时,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覆盖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扩展方向,如自动化运维、权限管理等。</think>### 云平台运维指令说明与文档指引 根据您提供的引用内容和云平台运维的核心场景,以下整理运维指令相关的说明及文档获取方式: --- #### 一、**基础运维指令** 1. **资源监控与查询** - **Linux 系统级指令**(如引用[3]中提到的 `df` 和 `free`): ```bash #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含云存储卷) df -hT # 查看内存使用(适用于云主机监控) free -m ``` 此类指令用于快速诊断云主机或容器的资源瓶颈[^3]。 - **云平台计量指令**(如引用[1]中私有云管理平台的监控功能): 部分云平台提供专属 CLI 工具,例如 OpenStack 的 `openstack usage show`,用于统计资源使用量。 2. **虚拟化资源管理** - **虚拟机生命周期控制**(如引用[1]中的私有云资源调度): ```bash # OpenStack 虚拟机操作示例 openstack server start <VM_ID> # 启动虚拟机 openstack server reboot <VM_ID> # 重启虚拟机 ``` - **存储管理**(如引用[1]中 Swift 组件的作用说明): ```bash # Swift 对象存储操作(A选项为镜像服务,实际由Glance组件提供) swift list <Container> # 列出容器内对象 swift upload <Container> <File> # 上传文件 ``` --- #### 二、**容器化运维指令** 1. **Kubernetes 集群管理**(如引用[4]中主从同步机制): ```bash # 查看节点状态 kubectl get nodes # 查看 Pod 资源占用 kubectl top pod # 执行容器调试 kubectl exec -it <Pod_Name> -- /bin/bash ``` 注:Kubernetes 依赖 `etcd`(引用[4])存储集群状态,可通过 `etcdctl` 指令直接操作键值数据。 2. **容器网络配置**(如引用[1]中 CNI 插件的作用): ```bash # Calico 网络策略查看 calicoctl get networkPolicy ``` --- #### 三、**自动化运维指令** 1. **配置管理工具**(如 Ansible): ```yaml # 示例 Playbook:批量重启云主机 - hosts: cloud_servers tasks: - name: Reboot instances command: reboot ``` 2. **日志分析与聚合**(如 ELK Stack): ```bash # 查询 Elasticsearch 日志(需替换索引名) curl -XGET 'http://localhost:9200/<index>/_search?q=error' ``` --- #### 四、**官方文档获取途径** 1. **主流云平台文档**: - **阿里云**:[运维指南](https://help.aliyun.com/document_detail/25367.html)(含 ECS、SLB 等组件指令)[^2] - **OpenStack**:[CLI 参考](https://docs.openstack.org/python-openstackclient/latest/) - **Kubernetes**:[kubectl 手册](https://kubernetes.io/docs/reference/kubectl/) 2. **私有云平台文档**(如引用[1]中的私有云管理平台): - 需联系厂商获取专属运维手册,通常包含平台特有的 API 和 CLI 工具说明--- #### 五、**注意事项** - **权限控制**:敏感指令(如虚拟机删除、网络配置)需结合 RBAC 权限体系执行。 - **审计日志**:建议启用 `auditd` 或云平台内置审计功能,记录关键操作[^3]。 --- ### 相关问题 1. 如何通过 Ansible 实现云主机的自动化批量部署? 2. Kubernetes 集群故障排查需要哪些核心指令? 3. 如何通过 OpenStack CLI 监控虚拟机的实时资源占用? 4. 容器网络策略(如 Calico)如何通过指令实现流量隔离? 如需具体平台的指令示例或操作场景说明,可进一步补充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