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哲教授做客第450期社科大讲坛:教与学的本质—创造天才...

安徽三联学院副院长金哲教授在社科大讲坛上探讨了教与学的本质,强调天才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积累,提倡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讲座涉及'我与他'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提问和解决问题来培养能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3月30日下午,安徽三联学院副院长金哲教授做客我校社科大讲坛第450期,在长清湖校区综合教学楼B区125大教室做了题为“教与学的本质—创造天才”的学术讲座。这次讲座也是由日语系承担的亚洲共同体系列讲座第7讲。讲座由日语系副教授孙守峰博士主持。来自全校各院系的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834F93A9531100996095275B00FCDFD9.png

主持人:孙守峰副教授

讲座开始后,金哲教授首先向大家提出一个疑问:“什么是天才?”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金哲教授通过同学们的各种不同回答来说明每个人认识的差距。接着,金哲教授向大家提出“先天性与后天性的定义”这个问题,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人认为是后天的坚持才成就先天,也有的人认为天生天赋的话,会事半功倍。金哲教授认为:“先天是本能,天才是后天积累而成的,先天性是不存在的,能力的投入成就天才。同时,用本能来创造学习是教与学的基础。随后,金哲教授和同学们讨论了“我与他”的定义。金哲教授指出“我”是指一个人,而“他”指的是一个群体。“我”这个独立的人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但是“我”可以脱离群体,知道自己,发现自己的极限。“我”很重要,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最后,金哲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他最喜欢的一个公式:“?→!”金哲教授悉心地向大家解释了这个公式的涵义,他建议同学们每天记录自己一个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所想做的事。金哲教授也提出了自己对“教与学”的思考,他认为学校可以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分界线打开,让同学们可以同时学到自己喜欢的与不喜欢的课程。同时教与学的本质在于学生,本能去学与后天去学是不一致的。

金哲教授的精彩讲座带领大家一同探讨了“天才”、“先天性与后天性”、“我与他”等问题深刻内涵,同时,也深入探究了“教与学的本质关系”等问题。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对“天才”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而且对于“如何去学”这一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7EAA716220CBA373F05180F77156BD9A.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