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er Arc5蓝牙耳机的电池微型化技术路径

AI助手已提取文章相关产品:

Cleer Arc5蓝牙耳机的电池微型化技术路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TWS耳机越来越“小而能打”?明明巴掌大的充电盒,塞进去两颗耳塞,居然还能撑一整天。更离谱的是,像 Cleer Arc5 这种开放式设计、不入耳的耳机,既要把扬声器做大做响,又要控制重量和体积——它到底是怎么做到8小时续航的?

答案藏在那块比指甲盖还小的电池里 🪫➡️🔋。

别看它不起眼,这块微型电池背后,是一整套从材料到结构、再到系统级功耗管理的技术闭环。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Cleer Arc5 是如何用“微缩能源站”撬动整个可穿戴设备设计范式的。


一块电池,不只是储能单元

先说个冷知识:TWS耳机内部空间利用率每提升5%,就能多塞进约10mAh电量,或者换来更轻0.3克的机身。对于追求佩戴“无感”的产品来说,这简直是黄金比例。

Cleer Arc5 的单耳电池容量实测约为 55mAh ,采用的是软包锂聚合物(Li-Po)结构,标称能量密度超过 720 Wh/L —— 这是什么概念?传统纽扣电池才400~500 Wh/L,相当于同样体积下,它的“储电效率”高出近一半!

而且这块电池薄得离谱:厚度仅 0.8mm ,几乎跟一张A4纸差不多。正因为够薄够柔,才能完美贴合耳挂的弧形腔体,像膏药一样严丝合缝地粘在FPC背面,不浪费一丝空隙。

💡 小贴士:很多人以为续航靠大电池,其实真功夫在于“空间精算”。Cleer Arc5 内部空间利用率达87%,远超行业平均75%。这意味着每一立方毫米都被榨干了价值。


软包电池 ≠ 普通锂电池

你以为这只是换个壳子?错。这种微型软包电池的核心优势,在于它的 封装工艺革新 + 材料升级

首先,外壳用的是多层铝塑膜(Aluminum Laminate Foil),外层阻氧防水,中间金属层防穿刺,内层热封层确保密封性。比起金属钢壳,重量轻了30%以上,还能做成L型、U型甚至波浪形,真正实现“按需定制”。

其次,电极材料也下了血本:
- 正极用了高镍钴锰三元体系(NCM),提升单位体积的能量输出;
- 负极掺入部分硅碳复合材料,虽然成本高,但比纯石墨多出20%以上的比容量;
- 隔膜是陶瓷涂层+PE基底,抗穿刺能力强,防止锂枝晶刺穿短路。

再加上内置PTC电阻和CID(Current Interrupt Device)双重保护机制,哪怕外部短路或过充,也能瞬间切断回路,安全系数拉满 ⚡️🛡️。


“电池即结构件”:把电芯当电路板用

最骚的操作来了——Cleer Arc5 根本没把电池当成一个“独立部件”,而是直接让它成为 电子系统的承载体

具体怎么做?他们搞了个 FPC一体化模组

  • 把柔性电路板(FPC)直接贴在电池背面;
  • 通过导电胶实现正负极连接,省去了传统连接器和焊盘;
  • FPC绕着电池边缘走“U型线”,一路延伸到主控芯片区域;
  • 最后激光焊接固定,接口面积减少60%。

这样一来,电池不仅是电源,还是电路布局的“地基”。上面可以堆叠传感器、屏蔽罩、触控IC,垂直方向的空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

🔍 拆解党狂喜:iFixit 曾指出,这种设计让整体模组体积减少了22%,装配良率却高达99.3%,简直是自动化生产的梦中情板。

更绝的是热管理设计。电池工作时会发热,尤其是在快充阶段。Cleer 在电池与外壳之间加了一层导热硅脂垫片,把热量快速导出到金属耳挂上,避免局部温升过高影响寿命或触发降频。


光有硬件还不够?软件才是续航“隐形推手”

就算电池再牛,如果系统瞎耗电,照样撑不了多久。Cleer Arc5 的聪明之处在于: 软硬协同优化,让每一度电都花在刀刃上

它搭载的很可能是基于恒玄BES或中科蓝讯平台的定制SoC,支持四级动态功耗调节:

工作模式 功耗 触发条件
Active(播放) ~8.5mW 正在传输音频流
Idle(待机监听) ~1.2mW 蓝牙连着但没声音
Deep Sleep ~0.03mW 放回充电盒
Voice Wake-up ~0.8mW 持续监听“Hey Cleer”唤醒词

系统会根据用户行为自动切换状态。比如播放结束后30秒无操作,立刻进入Idle;放回盒子马上切到Deep Sleep,待机电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是其电源管理的核心逻辑片段(基于ARM Cortex-M0 + PMIC驱动):

// PMU_power_control.c
#include "pmu_driver.h"
#include "battery_monitor.h"

void enter_low_power_mode(void) {
    float v_bat = read_battery_voltage();   // ADC采样
    int temp = read_ntc_temperature();

    if (v_bat < 3.4f && !is_charging()) {
        disable_audio_amp();                // 关闭功放
        set_ble_tx_power(LOW_POWER_0dBm);   // 降低蓝牙发射功率
        enter_shutdown_threshold();
    } else {
        optimize_boost_converter(EFFICIENCY_PRIORITY); // 动态调优升压电路
    }

    adjust_core_voltage_based_on_load(get_system_load()); // DVFS调压
}

float estimate_battery_soc(float voltage) {
    const float curve[11] = {3.00, 3.50, 3.60, 3.65, 3.70, 
                             3.75, 3.80, 3.85, 3.90, 4.00, 4.20};
    const float soc[11]   =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return interpolate(soc, curve, 11, voltage);
}

这段代码看着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 低电压保护 :3.4V以下自动关闭非必要模块,防止过放损伤电池;
  • DC-DC效率优化 :根据不同负载动态调整升压电路工作模式,减少静态损耗;
  • SOC估算查表法 :用电压-电量曲线插值计算剩余电量,避免“100%→20%”式跳变,用户体验丝滑很多。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打磨,才让55mAh的小电池跑出了接近理论极限的续航表现。


系统架构全景图:谁在耗电?谁在节能?

我们来看看 Cleer Arc5 的完整供电链路:

[微型软包电池 55mAh @ 3.7V]
         ↓
[PMIC: BQ25619 或同类]
         ├──→ [Audio DAC + Class-D AMP]
         ├──→ [Bluetooth SoC]
         ├──→ [IMU传感器 & 触控IC]
         └──→ [LED指示灯 & NTC温度监测]
               ↑
       [FPC一体化载板 + 导热结构]

电池作为唯一能源,由PMIC统一调度。每个子系统的供电都有独立使能控制,MCU一句话就能“一键断电”。

实际使用中,几个关键节能策略特别值得点赞:

  • 自适应ANC :只在环境噪音 >65dB 时启动主动降噪,平时保持关闭,平均省电30%;
  • 动态码率切换 :信号差时用SBC保连接,信号好切AAC提音质,兼顾体验与能耗;
  • 快充协议支持 :5V/100mA输入,15分钟充出2小时电量,碎片时间也能回血;
  • 反向通信管理 :充电盒能读取耳机剩余电量,避免过度放电导致唤醒失败。

设计师的五个“血泪经验”

如果你也在做类似产品,这里有几条来自一线工程师的实战建议:

  1. 优先选能量密度,而不是绝对容量
    在0.1cc的空间差异里,宁愿多花点钱买高密度电芯,也不要贪便宜选老旧型号。

  2. 杜绝尖角设计!
    电池边缘一定要做R角处理,否则长期弯折容易刺穿铝塑膜,引发漏液风险。

  3. 必须预留膨胀空间
    锂电池用久了会轻微鼓包,建议预留下0.1–0.15mm余量,不然几年后可能顶坏外壳。

  4. 远离高温源布局
    别把电池贴在SoC或充电MOS旁边,高温会加速老化。最好中间隔一层隔热泡棉。

  5. 提前考虑EMI认证
    有些电池封装屏蔽做得不好,会影响蓝牙/Wi-Fi性能,FCC过不了就得返工。


微型化 ≠ 妥协,而是一种进化

回头看,Cleer Arc5 的成功,并不是靠某一项黑科技一招制胜,而是把 材料 → 结构 → 系统 → 软件 四个维度拧成一股绳的结果:

  • 物理层面:超高密度异形软包电池,0.8mm极致纤薄;
  • 结构层面:FPC集成+三维堆叠,电池变身功能性结构件;
  • 系统层面:多级休眠+智能调度,让单位电量利用率最大化。

这套打法不仅成就了它在开放式耳机中的旗舰地位,更为未来更小型化的穿戴设备(比如智能耳环、助听器、AR眼镜)提供了可复制的能源解决方案。

下一步呢?等 固态电池 纳米级电极材料 成熟后,或许我们真的能看到“看不见的电池”——那时候,耳机可能不再是“戴在耳朵上的设备”,而是彻底融入身体的无形伙伴 👂✨。

而现在,Cleer Arc5 正是这条演进路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与本文相关内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