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视觉导航技术解析
1. 立体视觉导航的挑战
立体视觉导航虽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与感知对象的距离增加,保持准确的尺度变得愈发困难,其效用实际上会降低到与单目设置相当的水平。此外,平台动态产生的振动会使立体装置产生微小变形,可能导致较大的三角测量误差。不过,近期已经有一些研究开始致力于解决立体视觉里程计(Stereo - VO)中的这些问题。
2. 地形参考视觉导航
2.1 利用结构化环境导航
结构化环境可辅助无人机平台导航。在航空机器人应用中,长期以来使用具有先验已知位置和结构的视觉目标,即人造地标。这些地标具有已知属性(尺寸、颜色和图案),能帮助获取航空平台相对于地标的位姿,还能消除单目视觉中尺度的歧义。例如,在一些早期工作中,使用视觉辅助惯性系统相对于已知目标进行导航。
2.2 地形辅助导航的实现方式
地形辅助通常通过图像配准来实现,即将飞行中捕获的图像与存储的操作区域图像数据库进行比较。与之前提到的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IBVS)方法类似,但不同的是,这里存储的图像带有地理标签,能明确计算飞机位置。图像可使用标准向下摄像头捕获,红外(IR)功能允许在夜间操作,且对恶劣天气条件不太敏感。为减少数据库存储需求和相关负载,通常在提取边界或独特特征后对捕获和存储的图像进行关联,这种关联方式也使该过程对光照变化更具鲁棒性。
2.3 图像配准的误差与处理
图像配准的准确性取决于地形,因为匹配需要可观察到的独特特征。该方法的误差来源包括所使用数据库的低保真度、相机镜头畸变和未补偿的缩放变化。聚焦误差、相机、数据库和图像匹配算法的有限分辨率会产生类似噪声的误差
无人机视觉导航技术详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