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https://blog.youkuaiyun.com/xu735456/article/details/54846239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n-socketftp/index.html
本文基于源文进行摘录,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感谢源作者分享!
1. 概述
FTP 使用 2 个端口,一个数据端口和一个命令端口(也叫做控制端口)。这两个端口一般是21 (命令端口)和 20 (数据端口)。控制 Socket 用来传送命令,数据 Socket 是用于传送数据。每一个 FTP 命令发送之后,FTP 服务器都会返回一个字符串,其中包括一个响应代码和一些说明信息。其中的返回码主要是用于判断命令是否被成功执行了。
2. 命令端口
客户端有一个 Socket 用来连接 FTP 服务器的相关端口,它负责 FTP 命令的发送和接收返回的响应信息。一些操作如“登录”、“改变目录”、“删除文件”,依靠这个连接发送命令就可完成。
3. 数据端口
对于有数据传输的操作,主要是显示目录列表,上传、下载文件,我们需要依靠另一个 Socket来完成。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4. 主动模式 (PORT)
主动模式下,客户端随机打开一个大于 1024 的端口向服务器的命令端口 P,即 21 端口,发起连接,同时开放N +1 端口监听,并向服务器发出 “port N+1” 命令,由服务器从它自己的数据端口 (20) 主动连接到客户端指定的数据端口 (N+1)。
FTP 的客户端只是告诉服务器自己的端口号,让服务器来连接客户端指定的端口。对于客户端的防火墙来说,这是从外部到内部的连接,可能会被阻塞。
5. 被动模式 (PASV)
命令连接和数据连接都由客户端发起,这样就解决了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数据端口的连接被防火墙过滤的问题。
被动模式下,当开启一个 FTP 连接时,客户端打开两个任意的本地端口 (N > 1024 和 N+1) 。
6. 主要用到的 FTP 命令
FTP 每个命令都有 3 到 4 个字母组成,命令后面跟参数,用空格分开。每个命令都以 "\r\n"结束。
USER: 指定用户名。通常是控制连接后第一个发出的命令。“USER gaoleyi\r\n”: 用户名为gaoleyi 登录。
PASS: 指定用户密码。该命令紧跟 USER 命令后。“PASS gaoleyi\r\n”:密码为 gaoleyi。
SIZE: 从服务器上返回指定文件的大小。“SIZE file.txt\r\n”:如果 file.txt 文件存在,则返回该文件的大小。
CWD: 改变工作目录。如:“CWD dirname\r\n”。
PASV: 让服务器在数据端口监听,进入被动模式。如:“PASV\r\n”。
PORT: 告诉 FTP 服务器客户端监听的端口号,让 FTP 服务器采用主动模式连接客户端。如:“PORT h1,h2,h3,h4,p1,p2”。
RETR: 下载文件。“RETR file.txt \r\n”:下载文件 file.txt。
STOR: 上传文件。“STOR file.txt\r\n”:上传文件 file.txt。
REST: 该命令并不传送文件,而是略过指定点后的数据。此命令后应该跟其它要求文件传输的 FTP 命令。“REST 100\r\n”:重新指定文件传送的偏移量为 100 字节。
QUIT: 关闭与服务器的连接。
7. 断点续传
由于网络不稳定,在传输文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连接断开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客户端支持断点续传的功能,下次能够从上次终止的地方开始接着传送。需要使用命令 REST。如果在断开连接前,一个文件已经传输了 512 个字节。则断点续传开始的位置为 512,服务器会跳过传输文件的前 512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