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转型的关键模式与策略
1. 目标设定模式
在企业致力于采用云原生技术并转变自身文化以适配时,虽已确立业务案例,高管团队也制定了初始动态策略,中层管理及其他部门准备好推进下一步,但公司各层级对云原生知识的掌握仍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转型计划也较为宏观。
在这种情况下,虽有转型的愿景和承诺,但仍需明确具体步骤。当前组织内对云原生技术和文化了解甚少,变革会带来焦虑与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创造了机会。当项目范围显著变化时,高管需对变更后的项目重新做出承诺。
因此,高管应将宏观策略交给中层管理者,由他们为团队转化为具体可实现的目标。目标设定由中层管理者负责,这本质上是将宏观愿景明确化、可视化,并向执行人员解释优先级,以便他们自主做出更好决策的艺术。
例如,公司制定了在数天内完成完整实验周期(定义、构建、交付和收集反馈)的宏观策略,其具体目标可以是使用云原生技术(容器、微服务、动态调度等)和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的构建方法。这些目标还可进一步细分。同时,要不断了解市场,根据新情况调整策略以发掘新信息,让策略明确可见并向相关人员解释优先级。
这样做的结果是,初始策略不断得到改进、调整并转化为清晰可实现的目标,公司相关团队明确自身目标,并持续为高层提供新信息。团队能了解最新方向和优先级,但监测市场和当前状况有成本,需要时间和精力;策略的持续变化可能导致团队困惑和沮丧;且一旦在某个方向形成势头,就很难改变方向。
常见陷阱包括:高管团队在未充分征求团队意见的情况下为公司进行详细规划和目标设定,或向对云原生几乎无知识经验的企业架构师征求意见,这样定义的目标没有经过实验验证,难以正确且缺乏激励性;高管仅向中层管理下达执行云原生转型的命令,却不密切关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