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技术与文化的双重变革
1. 云原生架构的技术原则
在云原生迁移中,Kubernetes 的应用处于较后的阶段。若过早实施编排器,就如同在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有效使用编排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其成功往往依赖于前期所建立的灵活性、速度和迭代能力。其他云原生原则,如云基础设施、动态管理和自动化,必须先行到位。很多时候,当专家介入那些云迁移出现问题的公司时,会发现他们在其他条件尚未具备时就引入了编排器。
云原生架构有五项(技术)原则,按正确顺序构建时,它们都是云原生架构的重要支撑。其中,微服务可能比其他原则更为重要。微服务在这五项原则中处于核心地位。要正确运用微服务,就必须对其他四项原则有成熟的应用方法。同时,容器、动态管理、自动化和编排只有与微服务架构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以下是各项原则与微服务结合的优势分析:
| 原则 | 与微服务结合的优势 |
| — | — |
| 容器化 | 能以标准化方式打包异构应用,若业务逻辑构建在单体应用中则优势不明显 |
| 动态管理 | 应用于单体应用会浪费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伸缩的能力,与微服务结合可充分发挥其优势 |
| 自动化 | 微服务的自包含和独立性使其可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 |
| 编排 | 现代编排平台假定应用由小型容器化服务组成,传统应用“提升并转移”到现代编排器上运行虽可行,但需大量调整和投资,且无法充分获得微服务架构的显著优势 |
虽然将现有单体应用“提升并转移”到云原生平台在某些情况下是合理的选择。具有云原生专业知识的公司可以先将应用迁移到云端,再进行架构优化。但这并非完全的云原生,只是在五个领域中的两个领域开启了转型之旅。不过,自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