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敏捷治理:理念、挑战与展望
1. 敏捷软件开发与人工智能治理的关联
敏捷软件开发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将软件项目拆分成多个部分,确定优先级后逐步开发,而非一次性完成整个软件;二是不设定严格的开发目标,而是设定一个大致目标,并在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客户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反复沟通来逐步完善。这种开发方式可被视为一种迭代和自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
从敏捷软件开发的理念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 敏捷软件开发的思路适用于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HCAI)治理模式,因为人工智能治理面临的技术和商业环境快速变化的问题,与软件开发中面临的问题相同。
- 传统治理模式与瀑布式开发类似,都是预测性和顺序性的方法,这意味着需要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 新的治理模式更应类似于敏捷治理,而非瀑布式开发。
2. 日本敏捷治理的提出
2019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成立了社会 5.0 新治理模式研究小组。该小组认为现有治理模式在社会 5.0 中将达到极限,旨在创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框架。研究小组成员包括经济和法律研究人员、公司法专业律师、会计师以及参与人工智能开发和金融科技的公司人员等。
研究小组至今已发布三份报告,建议在人工智能治理中采用敏捷治理模式取代传统模式,因为传统模式在社会 5.0 中的功能将减弱。报告的核心观点可总结为两点:
- 人工智能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应是企业,而非政府。
- 所有参与者应持续、快速地维护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即所谓的“敏捷循环”。
2.1 两个前提
报告采用了两个前提:
- 关键参与者 :人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