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目标与策略的实用指南
1. 目标缺失引发的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工作过度劳累。但深入探究会发现,这不仅仅是组织资源不足的体现,更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更复杂的问题:产品负责人缺乏衡量自身成功的有效方式,只能依据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所负责产品的数量来评判。这是因为组织缺乏明确的共同目标,每个产品负责人只能自行假设并采用临时的成功指标。
如果只是简单地招聘更多的产品负责人,而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情况只会变得更糟。因为在没有清晰的组织目标的情况下,更多的产品负责人只会导致对成功的定义产生更多的竞争和分歧。
2. 不同的目标设定框架
有多种方法可以为产品、团队和组织设定明确的目标,常见的有 SMART 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CLEAR 目标(协作、有限、情感、可感知、可改进)以及目标与关键成果(OKR)框架。选择哪种框架最适合,取决于具体的产品、团队和组织,以及你更倾向于基于数据的方法还是基于故事的方法。
例如,对 SMART 目标和 CLEAR 目标进行简单比较,就能帮助你思考团队更接受“可衡量”的目标还是“情感化”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OKR 框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既包含定性的目标(使命),又有定量的关键结果来表明你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一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可能将“普及复杂金融工具的使用”作为定性目标,将“在本季度末新增 1000 名用户”作为可衡量的关键结果。
| 目标框架 | 特点 |
|---|---|
产品管理目标与策略指南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