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ant:革新电子学习的编程利器
1. 电子学习工具背景概述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学习的兴起,各类基于网络的教育工具应运而生。目前,电子学习工具的开发主要分为两种流派:
- 传统流派 :以“硬编码”高质量教育材料为核心,将学习内容存储于系统内,如Blackboard(2002)和WebCT(2002)。
- 自适应流派 :为每个学生构建目标、偏好和知识模型,并在与学生的交互中根据其需求进行调整,学习内容存储于分布式服务器。
然而,现有的网络教育系统大多基于超媒体和智能辅导系统技术,在系统稳定性、故障排除、成本降低、文件格式兼容性、网页浏览器支持、定制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难以满足广泛用户群体的需求。
2. Pliant语言的诞生与特性
2.1 Pliant项目的起源
Pliant项目始于1984年,由Hubert Tonneau发起。在对众多软件开发项目的分析中,Tonneau发现现有软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应用程序和库之间缺乏连贯性,需要大量代码进行衔接;二是难以兼顾高级结构的表达简洁性和低级适应性以处理特殊情况。基于这些考虑,Pliant语言应运而生,它旨在成为一种高效、多层次、语法灵活的编程语言。
2.2 Pliant的核心特性
Pliant语言具有以下显著特性:
- 模块化与动态编译 :支持模块化设计和动态编译,允许重新定义语法、编译和代码优化规则,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 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4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