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哪些删除数据方式?
truncate和delete和drop3种方式;
一、操作类型与事务支持
DELETE:属于DML(数据操作语言),支持事务回滚(rollback)和触发器触发,需显式提交(commit)生效;
TRUNCATE:属于DDL(数据定义语言),隐式提交且不可回滚,不触发触发器;
DROP:属于DDL,立即生效不可回滚,删除表结构及所有依赖对象;
二、删除范围与对象
DELETE:可删除部分数据(通过WHERE子句)或全表数据,仅删除数据不删除表结构;
TRUNCATE:仅删除全表数据,保留表结构及列属性(如自增ID重置);
DROP:删除表结构、数据及所有依赖对象(索引、约束等),空间完全释放;
三、执行效率与资源占用
速度排序:DROP > TRUNCATE > DELETE(因日志记录和逐行操作差异);
日志记录:DELETE记录每行删除日志,TRUNCATE/DROP不记录详细日志;
空间回收:TRUNCATE释放表空间到初始大小,DROP完全释放空间,DELETE不释放空间;
四、使用限制
外键约束:TRUNCATE不能用于有外键引用的表,需改用DELETE;
权限要求:DROP需要更高权限(涉及结构修改),TRUNCATE/DELETE仅需数据操作权限;
五、适用场景
DELETE:需删除部分数据或需要事务控制的场景;
TRUNCATE:快速清空大表数据且无需保留删除记录;
DROP:彻底删除无用的表及其所有关联对象;
总结:三者本质差异在于操作粒度(数据/结构)、事务支持和执行效率,需根据业务需求选择。
二 哪些场景需要删除数据,分别使用哪种方式?
注意事项
事务隔离:生产环境建议在低峰期操作,避免锁表影响业务;
备份验证:执行前必须备份数据,TRUNCATE/DROP操作不可逆;
监控影响:大表删除需监控IO和CPU负载,防止性能抖动;
操作评估:小组内评估执行方式和时间,是否影响线上业务;
1.1 测试环境数据
推荐方案:
TRUNCATE TABLE:清空所有数据且不记录日志,速度最快(自增ID重置);
DROP+CREATE:需完全重建表结构时使用(如修改表结构后)
1.2 生产环境紧急清理垃圾数据
注意先备份!备份!备份!
推荐方案:
删除少量数据DELETE:先备份再执行DELETE FROM table WHERE condition,支持事务回滚;
如果需要删除的数据对,需要保留的少,CREATE临时表替换:创建空表结构后重命名替换原表(需停写操作);
1.3 数据归档与历史数据清理
如每个星期日凌晨定时归档历史数据;
1 分批次DELETE:配合LIMIT子句(如DELETE FROM logs WHERE create_time < ‘2024-01-01’ LIMIT 1000);根据业务情况如时间没加索引可以根据id删除;
2 分区表TRUNCATE:若表已按时间分区,可直接TRUNCATE PARTITION特定分区
3 使用第三方工具;
1.4 数据库迁移与重构
mysqldump导出+导入:保留结构仅导入有效数据;
三 MySQL的DELETE操作是否会上锁?
InnoDB作为最常用的存储引擎,通常采用行级锁。执行DELETE时会对被删除的行加排他锁(X锁),而非锁定整个表,这允许其他事务并发读取或修改未被锁定的行
但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可能升级为表锁:
1无合适索引时,例如WHERE条件未命中索引列,会导致全表扫描并可能锁表,所以删除时要根据索引删除;
2大事务删除大量数据时,可能因锁资源占用过多触发锁升级,可以拆为小事务分批删除;
3使用LOCK IN SHARE MODE等显式锁语句时;
41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