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对象的思想: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对象)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在系统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强调直接以问题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并根据这些事物的本质特点,把它们抽象地表示为系统中的对象,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而不是用一些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相关比较远,并且没有对应关系的其它概念来构造系统)。这可以使系统直接地映射问题域,保持问题域中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本来面貌。
二,类和对象的概念:
类(class)和对象(object)是两种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计算机语言的合称。对象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类是对对象的抽象。类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类型。它们的关系是,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通过new classname产生的,用来调用类的方法;类的构造方法 。
三,.继承:
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 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
关键字extends
继承是使用已存在的类的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技术,新类的定义可以增加新的数据或新的功能,也可以用父类的功能,但不能选择性地继承父类。
继承是is-a的相互关系
例如:
每个学生都是人 不是每个人都是学生
私有属性是否可被继承-
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网络上可以看到2种答案,分别是可继承和不可继承
可以被继承,但是由于private的限制,所以在子类中不能直接访问
不可以被继承。当构建子类对象时,首先创建父类对象,然后再创建子类对象,子类对象中包裹父类对象
子类除了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拥有父类的所有成员,但是注意构造器和析构器不是成员),也可以创建自己的 特性
四,接口:
Java接口是一系列方法的声明,是一些方法特征的集合,一个接口只有方法的特征没有方法的实现,因此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类实现,而这些实现可以具有不同的行为(功能)
接口实现和类继承的规则不同,为了数据的安全,继承时一个类只有一个直接父类,也就是单继承,但是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接口弥补了类的不能多继承缺点,继承和接口的双重设计既保持了类的数据安全也变相实现了多继承。
[public]interface 接口名称 [extends父接口名列表]
{
//静态常量
[public] [static] [final] 数据类型变量名=常量值;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native] 返回值类型方法名(参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