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bash详解

本文探讨了Shell脚本中#!引导行的作用及不同解释器(sh与bash)的影响。通过实例对比了#!/bin/sh与#!/bin/bash的区别,并解析了POSIX模式下的行为差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shell脚本的第一行中,必须写#!/bin/bash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今天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
发现在一个贴子中讨论了这个问题,觉得各个跟贴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解释的很有道理,现摘记如下,以便学习。
---------------------------------------------------------------------------------------------
本人初学linux不久,发现在编写脚本的时候开头都有一行#!/bin/sh
我记得#是表示注释的,那么这一行应该是可以不写的吧?为什么又说“这条语句告诉操作系统用来解释脚本的程序位置。”呢?
---------------------------------------------------------------------------------------------
#!/bin/sh
表示本脚本由/bin/路径的sh程序来解释....
跟命令行下~
#/bin/sh Scriptname效果相同...

---------------------------------------------------------------------------------------------
但是#不是用来表示注释的吗?难道这里的#不是这个意思?
---------------------------------------------------------------------------------------------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
就好比c++里面用“//”来注解
vb里面用“'”注解一样
dns里面用“;”来注解
shell的开头那个#不是用来注解的

---------------------------------------------------------------------------------------------
如果你要用给该脚本执行权限的话...第一行必须声明该脚本由什么来解释...
#的确表示注释.第一行的你只需要知道是声明解释程序的路径就好了 :)
假如第一行是别的东西.而你又给了x权限,执行的时候就会出错...
可以不写.执行时手工执行...
/bin/sh xxxx.sh
效果是一样的 ...
---------------------------------------------------------------------------------------------
如果不写也成,那就用你登陆的那个shell来解释执行.
---------------------------------------------------------------------------------------------
可以不写,但应该有良好的编程习惯
---------------------------------------------------------------------------------------------
#通常用作注释,但是#!放在一起就标志着这是一个shell script,其后的路径指出了用来解释这个script的程序。
如果一个script只是一些普通linux指令的堆砌。那么#!可以略去不写。但通常我们遇到的都不是这种情况。
如果这个script中包含一些自定义的程序组件,比如说函数,变量等,#!便需要标注。

在shell脚本的开头往往有#!打头的一句话来定义使用哪种sh解释器来解释该脚本。
目前研发送测的shell脚本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bin/sh
(2) #!/bin/bash
在这里求教同福客栈的各位大侠们一个问题:
以上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对于脚本的实际运行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吗?

脚本test.sh内容:
#!/bin/sh
source pcy.sh #pcy.sh并不存在
echo hello
执行./test.sh,屏幕输出为:
./test.sh: line 2: pcy.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由此可见,在#!/bin/sh的情况下,source不成功,不会运行source后面的代码。
修改test.sh脚本的第一行,变为#!/bin/bash,再次执行./test.sh,屏幕输出为:
./test.sh: line 2: pcy.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hello
由此可见,在#!/bin/bash的情况下,虽然source不成功,但是还是运行了source后面的echo语句。
但是紧接着我又试着运行了一下sh ./test.sh,这次屏幕输出为:
./test.sh: line 2: pcy.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表示虽然脚本中指定了#!/bin/bash,但是如果使用sh 方式运行,如果source不成功,也不会运行source后面的代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junru同学作了解释

1. sh一般设成bash的软链
[work@zjm-testing-app46 cy]$ ll /bin/sh
lrwxrwxrwx 1 root     root          4 Nov 13   2006 /bin/sh -> bash
2. 在一般的linux系统当中(如redhat),使用sh调用执行脚本相当于打开了bash的POSIX标准模式
3. 也就是说 /bin/sh 相当于 /bin/bash --posix

所以,sh跟bash的区别,实际上就是bash有没有开启posix模式的区别

so,可以预想的是,如果第一行写成 #!/bin/bash --posix,那么脚本执行效果跟#!/bin/sh是一样的(遵循posix的特定规范,有可能就包括这样的规范:“当某行代码出错时,不继续往下解释”)

<think>我们正在讨论LVM(逻辑卷管理)相关的bash脚本命令,包括vgcreate和lvcreate的使用。根据用户要求,我们需要创建名为UOS的卷组和名为root的逻辑卷。步骤说明:1.准备物理卷:使用pvcreate命令将物理磁盘或分区初始化为物理卷。2.创建卷组:使用vgcreate命令创建卷组,并添加物理卷到卷组。3.创建逻辑卷:使用lvcreate命令在卷组上创建逻辑卷。假设我们已经有物理磁盘(例如/dev/sdb、/dev/sdc)或者已经创建好的物理卷。具体命令及参数说明:一、创建物理卷(如果需要)命令:pvcreate[物理设备路径]例如,将/dev/sdb和/dev/sdc初始化为物理卷:sudopvcreate/dev/sdbsudopvcreate/dev/sdc二、创建卷组(vgcreate)命令:vgcreate[卷组名][物理卷路径1][物理卷路径2]...参数说明:-s,--physicalextentsize:设置卷组的物理扩展大小(可选,单位可以是k/K,m/M,g/G,t/T)例如,创建名为UOS的卷组,并将/dev/sdb和/dev/sdc添加到该卷组:sudovgcreateUOS/dev/sdb/dev/sdc如果想要设置物理扩展大小为4MB(默认为4MB,通常不需要设置):sudovgcreate-s4MUOS/dev/sdb/dev/sdc三、创建逻辑卷(lvcreate)命令:lvcreate-n[逻辑卷名]-L[逻辑卷大小][卷组名]参数说明:-n,--name:指定逻辑卷的名称-L,--size:指定逻辑卷的大小(单位可以是K,M,G,T等)-l,--extents:也可以使用PE个数来指定大小例如,在卷组UOS上创建一个10G大小的逻辑卷,命名为root:sudolvcreate-nroot-L10GUOS或者使用PE个数(假设每个PE为4MB,则10G需要2500个PE:因为10G=10240MB,10240/4=2560):sudolvcreate-nroot-l2560UOS注意:在脚本中使用这些命令通常需要sudo权限,因此请确保脚本以root用户运行或者在sudoers中有配置。另外,创建完逻辑卷后,通常需要格式化并挂载。例如,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并挂载到/mnt/root:sudomkfs.ext4/dev/UOS/rootsudomkdir-p/mnt/rootsudomount/dev/UOS/root/mnt/root但是,用户的问题中只要求创建卷组和逻辑卷,所以格式化与挂载步骤根据需求可选。现在,我们来回答用户的具体问题:vgcreate和lvcreate在Bash脚本中创建卷组UOS和逻辑卷root的用法。示例脚本片段:```bash#!/bin/bash#设置物理卷pvcreate/dev/sdbpvcreate/dev/sdc#创建卷组UOS,将物理卷sdb和sdc加入vgcreateUOS/dev/sdb/dev/sdc#在卷组UOS上创建名为root的逻辑卷,大小为10Glvcreate-nroot-L10GUOS#格式化逻辑卷mkfs.ext4/dev/UOS/root#创建挂载点并挂载mkdir-p/mnt/rootmount/dev/UOS/root/mnt/root```注意:在实际脚本中,我们可能需要检查上一步命令是否成功,可以使用$?来检测错误并处理。参数扩展说明:1.vgcreate的其他常用参数:-p,--maxphysicalvolumes:卷组中最多能添加的物理卷数-l,--maxlogicalvolumes:卷组中最多能创建的逻辑卷数2.lvcreate的其他常用参数:-c,--chunksize:设置缓存池的块大小(当使用缓存时)-i,--stripes:条带数(用于条带化,提高性能)-I,--stripesize:条带大小(单位KB)--type:创建特殊类型的逻辑卷(如thin,thin-pool,snapshot等)以上是基本用法,高级用法如精简配置、快照等需要更多参数。最后,根据用户历史引用记录,用户可能涉及RAID和LVM的结合使用(如引用[1]中使用了RAID5后创建LVM)。因此,如果我们的物理卷是RAID设备(例如/dev/md0),则可以用以下步骤:pvcreate/dev/md0vgcreateUOS/dev/md0lvcreate-nroot-L10GUOS请注意,在创建LVM之前,确保物理卷或RAID设备可用。§§相关问题§§1.如何安全扩展LVM逻辑卷的容量?2.如何创建LVM快照并恢复数据?3.在LVM中如何迁移数据到新磁盘?4.如何监控LVM逻辑卷的性能?</think> ### Bash脚本中LVM卷组和逻辑卷创建详解Bash脚本中使用`vgcreate`和`lvcreate`命令创建LVM卷组和逻辑卷的基本流程如下: #### 📌 创建UOS卷组 ```bash # 初始化物理卷(假设使用/dev/sdb设备) sudo pvcreate /dev/sdb # 创建卷组UOS(需指定物理卷) sudo vgcreate UOS /dev/sdb ``` **参数说明:** - `vgcreate`:创建卷组命令 - 第一个参数:卷组名称(此处为`UOS`) - 后续参数:物理卷设备路径(如`/dev/sdb`) - 可选参数: - `-s`:设置物理扩展块大小(默认4MB),如`-s 8M` - `--force`:强制操作(危险) #### 📌 创建root逻辑卷 ```bash # 在UOS卷组上创建10G大小的root逻辑卷 sudo lvcreate -L 10G -n root UOS ``` **参数说明:** - `lvcreate`:创建逻辑卷命令 - `-L`:指定逻辑卷大小(支持K/M/G/T单位) - `-n`:指定逻辑卷名称(此处为`root`) - 最后参数:所属卷组名称(`UOS`) - 其他常用参数: - `-l`:按PE数量分配空间,如`-l 100%FREE` - `--type`:指定逻辑卷类型(如`linear`/`striped`) #### ⚙️ 完整脚本示例 ```bash #!/bin/bash # 物理卷创建 sudo pvcreate /dev/sdc /dev/sdd # 卷组创建(使用两个物理卷) sudo vgcreate UOS /dev/sdc /dev/sdd # 逻辑卷创建(分配卷组80%空间) sudo lvcreate -l 80%VG -n root UOS # 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 sudo mkfs.ext4 /dev/UOS/root ``` #### ⚠️ 注意事项 1. **设备可用性检查**:使用`lsblk`或`fdisk -l`确认设备存在 2. **空间分配原则**:推荐用`-l`参数按百分比分配空间 3. **权限要求**:必须使用sudo或root权限执行 4. **数据安全**:操作前务必备份,`lvcreate`会擦除目标设备数据 5. **逻辑卷路径**:创建后设备路径为`/dev/[卷组名]/[逻辑卷名]` > 📌 最佳实践:在脚本中添加错误检测 > ```bash > if ! sudo vgcreate UOS /dev/sdb; then > echo "卷组创建失败!" > exit 1 > fi >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