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类定义了之后需要被调用定义对象才能执行。
在前几篇中讨论了抽象类和接口,其中抽象方法是对这样的动作的抽象描述:动作名称相同,但不同类别具体执行动作的内容不同。
如:人类有“工作”这一动作,而学生继承自人类,学生也有“工作”,其工作内容就是学习。但是学生也有自己独有的动作,比如考试。老师也继承自人类,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而其独有的方法是备课。
在学校里随便拉一个人问:你的工作是什么?不同的人针对这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回答。
学生听到,会回答他的工作是学习,考试等等。
老师听到,会回答他的工作是教书,备课等等。
如何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受访者由共性动作答出不同内容,又有各自独有的动作?
可以归结为如下代码:
class People
{
People()
{
System.out.println("I'm a man");
}
void work()
{
System.out.println("I'm working!");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ople
{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I'm a student");
}
void examming()
{
System.out.println("examming");
}
void work()
{
System.out.println("I'm studying");
}
}
class Teacher extends People
{
Teacher()
{
System.out.println("I'm a teacher");
}
void preparedLessons()
{
System.out.println("preparedLessons");
}
void work()
{
System.out.println("I'm teaching");
}
}
class Extends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Working(People p)
{
p.work();
if(p instanceof Student)
{
Student s=(Student)p;
s.examming();
}
if(p instanceof Teacher)
{
Teacher teacher=(Teacher)p;
teacher.preparedLessons();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ople p=new People();
System.out.print("形参为人类,实参为父类:");
showWorking(p);
Student s=new Student();
System.out.print("形参为人类,实参为学生:");
showWorking(s);
Teacher teacher=new Teacher();
System.out.print("形参为人类,实参为老师:");
showWorking(teacher);
}
}
记者在采访之前并不知道此人的职业,所以输入都为人类,只有受访者开口说话之后,才能确定他的工作内容。
形参为父类,实际传入参数为子类对象,即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这种情况就叫向上提升。
在函数体中,父类引用调用共有方法,实际执行的是实际传入的子类对应的方法。
当具体到不同的人时,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独有的动作,这时,根据实际传入的对象参数类型,将父类类型作对应类型的强制类型转换。此时叫向下转型。
总结:
- 无论是否为抽象方法,在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时,父类引用调用共有方法,实际执行子类方法
- 在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时,父类引用调用子类独有方法,报错
- 那如何通过父类的引用调用子类的独有方法呢?
向下转型 将父类引用强制类型转换为子类,然后通过子类调用子类的独有方法。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多态只适用于方法,而不是用于属性。即如果父类和子类有同名属性,调用哪个对象的属性,实际就执行哪个对象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