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
基本思想:
两两比较相邻记录的关键字,如果反序则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
算法步骤:
(1)从数组中第一个数开始,依次与下一个数比较并次交换比自己小的数,直到最后一个数。如果发生交换,则继续下面的步骤,如果未发生交换,则数组有序,排序结束,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n);
(2)每一轮“冒泡”结束后,最大的数将出现在乱序数列的最后一位。重复步骤(1)。 -
时间复杂度:
O(n)至O(n2),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最好的情况:如果待排序数据序列为正序,则一趟冒泡就可完成排序,排序码的比较次数为n-1次,且没有移动,时间复杂度为O(n)。
最坏的情况:如果待排序数据序列为逆序,则冒泡排序需要n-1次趟起泡,每趟进行n-i次排序码的比较和移动,即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
比较次数:Cmax=∑i=1n−1(n−i)=n(n−1)/2=O(n2)
移动次数等于比较次数,因此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第一版本==============");
int[] arr ={11,95,45,15,51,12,24};
sort1(arr);
System.out.println("=============第二版本==============");
arr = new int[]{11,95,45,15,51,12,24};
sort2(arr);
System.out.println("=============鸡尾酒排序==============");
arr = new int[]{11,95,45,15,51,12,24};
sort3(arr);
}
//第三版本,鸡尾酒排序算法
public static void sort3(int[] arr){
boolean sorted1 = true;
boolean sorted2 = true;
int len = arr.length;
for(int j=0; j<len/2; j++){ //趟数
sorted1 = true; //假定有序
sorted2 = true;
for(int i=0; i<len-1-j; i++){ //次数
if(arr[i] > 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sorted1 = false; //假定失败
}
}
for(int i=len-1-j; i>j; i--){ //次数
if(arr[i] < 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sorted2 =false; //假定失败
}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if(sorted1 && sorted2){ //减少趟数,已有序则结束
break;
}
}
}
//第二版本,减少每一趟的次数
public static void sort2(int[] arr){
boolean sorted= true;
int len =arr.length;
for(int j=0;j<len-1;j++){ //趟数
sorted =true; //假定有序
for(int i=0;i<len-1-j;i++){ //次数
if(arr[i]>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sorted =false; //假定失败
}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if(sorted){ //减少趟数
break;
}
}
}
//第一版本,简单的实现冒泡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sort1(int[] arr){
int len =arr.length;
for(int j=0;j<len-1;j++){ //趟数
System.out.println("第"+(j+1)+"趟");
for(int i=0;i<len-1-j;i++){ //次数
System.out.print("第"+(i+1)+"次");
if(arr[i]>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
}
执行结果如下:
由第一版本的执行结果可以看出,排序在第四次执行完就已经有序,但是依然会执行第五次和第六次的排序。我们对此进行优化,加入一个标志位,在每趟排序执行前都假定当下数据已经排序完成,在每趟的执行过程中,如果进行了数据的交换,则标志位置为false,如果该趟排序没有进行数据的交换,则结束执行。
以上是简单的冒泡排序,在冒泡排序的基础上,我们再次进行优化,衍生出了鸡尾酒排序算法(定向冒泡排序),以上代码的第三个版本为鸡尾酒排序的实现。
鸡尾酒排序
-
鸡尾酒排序算法
基本思想:数组中的数字本是无规律的排放,先找到最小的数字,把他放到第一位,然后找到最大的数字放到最后一位。然后再找到第二小的数字放到第二位,再找到第二大的数字放到倒数第二位。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排序。
鸡尾酒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与冒泡排序相同。 -
鸡尾酒排序与冒泡排序的区别
鸡尾酒排序等于是冒泡排序的轻微变形。不同的地方在于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到低,而冒泡排序则仅从低到高去比较序列里的每个元素。他可以得到比冒泡排序稍微好一点的效能,原因是冒泡排序只从一个方向进行比对(由低到高),每次循环只移动一个项目。
以序列(2,3,4,5,1)为例,鸡尾酒排序只需要访问两次(升序降序各一次 )次序列就可以完成排序,但如果使用冒泡排序则需要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