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有针对基本类型或者引用类型有哪些内部缓存机制
在Java虚拟机(JVM)中,为了提高性能和减少内存使用,对于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实现了一些内部缓存机制。这些缓存机制主要体现在包装类的自动装箱过程中,以及字符串常量池的使用上。
1. 包装类的缓存机制
Java为几个包装类提供了内部缓存,主要包括:
-
Byte
、Short
、Integer
、Long
:这些类缓存了一定范围内的数值。默认情况下,Integer
和Short
缓存了从-128
到127
之间的数值,Byte
缓存了所有可能的值(-128
到127
),Long
也缓存了从-128
到127
之间的数值。这个缓存范围可以通过启动JVM时设置-D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
系统属性来调整(仅对Integer
有效)。 -
Character
:缓存了从\u0000
到\u007F
(即0到127)之间的字符。 -
Boolean
:缓存了true
和false
的值。
这意味着当这些类型的对象在缓存范围内通过自动装箱创建时,不会创建新的对象,而是直接从缓存中返回相应的实例。
2. 字符串常量池
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Constant Pool)是JVM中的一个特殊存储区域,用于存储字符串字面量和字符串常量的引用。这意味着当创建相同内容的字符串时,JVM会尝试重用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对象,而不是每次都创建新的字符串对象。
- 使用字符串字面量(如
String str = "hello";
)创建的字符串会自动放入字符串常量池中。 - 使用
new
关键字(如String str = new String("hello");
)创建的字符串不会自动放入常量池,但可以通过调用intern()
方法来实现。如果常量池中已经包含一个等于此String
对象的字符串,则返回常量池中的字符串;否则,将此String
对象添加到常量池中,并返回此String
对象的引用。
3. 其他缓存
除了上述缓存机制外,JVM还可能实现其他形式的缓存优化,如即时编译器(JIT)的优化、对象分配和回收策略等,但这些不属于语言规范定义的缓存机制,而是特定JVM实现的优化技术。
总的来说,JVM中的这些缓存机制可以提高性能并减少不必要的对象创建,从而优化内存使用。然而,开发者在使用时也需要了解这些机制的工作原理,以避免可能的混淆和错误。
Java 中包装类的缓存、字符串常量池 是缓存到jvm的哪个位置?
在Java中,包装类的缓存和字符串常量池的存储位置与JVM的内存模型有关。JVM的内存模型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堆(Heap)、方法区(Method Area)、栈(Stack)、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和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其中,包装类的缓存和字符串常量池主要涉及到堆和方法区。
字符串常量池
- 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Constant Pool):在Java 7之前,字符串常量池位于方法区中。从Java 7开始,字符串常量池被移动到了堆内存中。这意味着,字符串常量池现在是堆的一部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灵活地管理内存,因为堆空间通常比方法区要大得多。
包装类的缓存
- 包装类的缓存:如
Integer
、Byte
、Character
等的缓存实例也是存储在堆内存中。当这些类型的对象被自动装箱时,会从堆内存中的缓存中返回相应的实例,而不是每次都创建新的对象。
方法区
- 方法区(Method Area):在JVM中,方法区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数据。在Java 8及之后的版本中,方法区的具体实现是“元空间”(Metaspace),它使用本地内存(即操作系统内存),而不是虚拟机内存。
总结
- 字符串常量池:Java 7及之后版本中位于堆内存中。
- 包装类的缓存:存储在堆内存中。
- 方法区(Java 8及之后为元空间):存储类的结构信息、常量等,字符串常量池在Java 7之前位于此区域。
这种设计使得JVM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内存,同时也方便了垃圾收集器对这些缓存和常量池中不再使用的对象进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