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是如何做代码审查的

本文的作者Mark CC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我已经不在Google工作了。我还没有想清楚应该去哪里,有两三个非常好的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因为在这段做决定的时间里,我不再受雇于任何人,我想可以写一些专业性的东西,一些很有趣,但也会在同事和管理工作中导致关系紧张的东西。

  Google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他们做出了很多令人称赞的东西,不仅仅是存在于公司外部,人们可以看到的东西,公司内部也有。有一些在公司内部并不属于保密的事情,在外部并没有给予足够广泛的讨论。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

  让Google的程序如此优秀的一个最重要的事情看起来是非常的简单:代码审查。并不是只有Google做这个事情,代码审查已经被广泛的认可为一种非常好的做法,很多人都在这样做。但我还没有看到第二家这样大的公司能把这种事情运用的如此普遍。在Google,没有程序,任何产品、任何项目的程序代码,可以在没有经过有效的代码审查前提交到代码库里的。

  所有人都要经过代码审查。并且很正规的:这种事情应该成为任何重要的软件开发工作中一个基本制度。并不单指产品程序。它不需要很多的工作,但它的效果是巨大的。

  从代码审查里能得到什么?

  很显然:在代码提交前,用第二双眼睛检查一遍,防止bug混入。这是对其最常见的理解,是对代码审查的好处的最广泛的认识。但是,依我的经验来看,这反倒是它最不重要的一点。人们确实在代码审查中找到了bug。可是,这些在代码审查中能发现的绝大部分bug,很显然,都是微不足道的bug,程序的作者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发现它们。真正需要花时间去发现的bug不是在代码审查里能找到的。

  代码审查的最大的功用是纯社会性的。如果你在编程,而且知道将会有同事检查你的代码,你编程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写出的代码将更加整洁,有更好的注释,更好的程序结构,因为你知道,那个你很在意的人将会查看你的程序。没有代码审查,你知道人们最终还是会看你的程序。但这种事情不是立即发生的事,它不会给你带来同等的紧迫感,它不会给你相同的个人评判的那种感受。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代码审查能传播知识。在很多的开发团队里,经常每一个人负责一个核心模块,每个人都只关注他自己的那个模块。除非是同事的模块影响了自己的程序,他们从不相互交流。这种情况的后果是,每个模块只有一个人熟悉里面的代码。如果这个人休假或但愿不是辞职了,其他人则束手无策。通过代码审查,至少会有两个人熟悉这些程序作者,以及审查者。审查者并不能像程序的作者一样对程序十分了解但他会熟悉程序的设计和架构,这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没有什么事情能简单的做下来的。依我的经验,在你能正确的进行代码审查前,你需要花时间锻炼学习。我发现人们在代码审查时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导致不少麻烦,尤其在一些缺乏经验的审查者中经常的出现,他们给了人们一个很遭的代码审查的体验,成为了人们接受代码审查制度的一个障碍。

  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代码审查的用意是在代码提交前找到其中的问题 —— 你要检查的是代码的正确性。在代码审查中最常犯的错误几乎每个新手都会犯的错误是,审查者根据自己的编程习惯来评判别人的代码。

  对于一个问题,通常我们能找出十几种方法去解决。对于一种解决方案,我们能有百万种编码方案来实现它。作为一个审查者,你的任务不是来确保被审查的代码都采用的是你的编码风格,因为它不可能跟你写的一样。作为一段代码的审查者的任务是确保由作者自己写出的代码是正确的。一旦这个原则被打破,你最终将会倍感折磨,深受挫折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问题在于,这种错误是如此的普遍而易犯。如果你是个程序员,当你遇到一个问题,你能想到一种解决方案,你就把你想到的方案作为标准答案。但事情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好的审查者,你需要明白这个道理。

  代码审查的第二个易犯的毛病是,人们觉得有压力,感觉非要说点什么才好。你知道作者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这些程序不该说点什么吗?

  不,你不需要。

  只说一句哇,不错呀,任何时候都不会不合适。如果你总是力图找出一点什么东西来批评,你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损害自己的威望。当你不厌其烦的找出一些东西来,只是为了说些什么,被审查人就会知道,你说这些话只是为了填补寂静。你的评论将不再被人重视。

  第三是速度。你不能匆匆忙忙的进行一次代码审查,但你也要能迅速的完成。你的同伴在等你。如果你和你的同事并不想花太多时间进行代码复查,你们很快的完成,那被审查者会觉得很沮丧,这种代码审查带来的只有失望的感觉。就好象是打搅了大家,使大家放下手头的工作来进行审查。事情不该是这样。你并不需要推掉手头上的任何事情来做代码审查。但是在你做手头上事情的中途要休息一会,喝杯茶,冲个澡,或谈会儿闲话。当你回来时,你可以进行代码审查。如果你真是这样,我想没有人愿意在那干等着你。

http://scientopia.org/blogs/goodmath/2011/07/06/things-everyone-should-do-code-review/
【四轴飞行器】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的研究展开,重点介绍基于Matlab代码实现的四轴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构建了考虑非线性特性的飞行器数学模型,涵盖姿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实现了三自由度(滚转、俯仰、偏航)的精确模拟。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建模过程、控制算法设计思路及仿真结果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四轴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与控制机制;同时,该模拟器可用于算法验证、控制器设计与教学实验。;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控制算法开发的研究生和初级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四轴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学习与仿真验证;②作为控制器(如PID、LQR、MPC等)设计与测试的仿真平台;③支持无人机控制系统教学与科研项目开发,提升对姿态控制与系统仿真的理解。;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动力学方程的推导与实现方式,动手运行并调试仿真程序,以加深对飞行器姿态控制过程的理解。同时可扩展为六自由度模型或加入外部干扰以增强仿真真实性。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智能体点对点过渡轨迹生成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智能体点对点过渡轨迹生成研究”展开,重点介绍如何利用DMPC方法实现多智能体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轨迹规划与控制。文中结合Matlab代码实现,详细阐述了DMPC的基本原理、数学建模过程以及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涵盖点对点转移、避障处理、状态约束与通信拓扑等关键技术环节。研究强调算法的分布式特性,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与鲁棒性,适用于多无人机、无人车编队等场景。同时,文档列举了大量相关科研方向与代码资源,展示了DMPC在路径规划、协同控制、电力系统、信号处理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化、控制理论或机器人学基础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智能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优化算法有一定兴趣或研究需求的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轨迹生成与协同控制研究,如无人机集群、无人驾驶车队等;②作为DMPC算法学习与仿真实践的参考资料,帮助理解分布式优化与模型预测控制的结合机制;③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中的算法验证与性能对比。;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DMPC的优化建模、约束处理与信息交互机制;按文档结构逐步学习,同时参考文中提及的路径规划、协同控制等相关案例,加深对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整体理解。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