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漫谈-发展简史

本文回顾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开发者自定义,到IBM的ICS和GE的IDS,再到关系型数据库的兴起(如Oracle和Sybase),以及MySQL、MongoDB和Redis等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出现。文中还提到了多位数据库领域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如图灵奖得主Codd、Boyce、Gray、Stonebraker和Ullman。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数据管理最早都是开发者自行定义的,应用和数据管理是一体的,没有独立的数据管理系统。1961年为了支持阿波罗计划的执行,IBM开发了ICS数据库,这是个层次数据库,是最早的大型数据库。另一个巨头GE公司看到ICS的问题,推出了网状数据库IDS。IDS 的主要开发者 Bachman 因为该项工作,在 1973 年获得了图灵奖。 Codd对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Say NO,推出了划时代的数据库模型:关系型数据库,使得数据库和应用分离,成为单独发展的系统。看到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Ellison毅然决然地拿出2000美刀成立了一个未来价值千亿的公司Oracle。IBM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后知后觉的推出了DB2,这个时候只能在Oracle背后吃土了。

       sybase公司这个时候横空出世,集齐了三大法器。数据库:sybase,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isigner,开发工具:powerbuild,一时间风头无两。

       微软公司通过某种手段获取了sybase的代码,顺势推出了自己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基本上90年代就是这4家数据库系统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做管理系统,需要花大把的银子买数据库,而且是按人头(多少用户数),或按CPU数购买。甲方、乙方都在心里流血。

       免费的数据库MySQL出现了。省钱是永恒的主题,财大气粗的阿里也不例外,通过一场去IOE运动,用MySQL替换了Oracle。关系数据库也无法笑到最后,因为表和对象之间完全对不上。大量非结构数据用关系数据库实在不方便。数据库的性能也无法满足高性能要求。新一代的MongoDB和Redis就出现了。

      各专业领域的数据管理工具也出现了:图数据库Neo4J,流数据库Kafka,全文搜索ES 。

      最后出场的是向量数据库。

      数据库的发展还在持续。

  &nb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请给我加油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