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源程序中所有的行都参加编译。但是有时希望对其中一部分内容只在满足一定条件才进行编译,也就是对一部分内容指定编译的条件,这就是“条件编译”。有时,希望当满足某条件时对一组语句进行编译,而当条件不满足时则编译另一组语句。
条件编译的一般形式:
(1) (2) (3)
#ifdef 标识符 #ifndef 标识符 #if 表达式
程序段1 程序段1 程序段1
#else #else #else
程序段2 程序段2 程序段2
#endif #endif #endif
形式(1),它的作用是:当标识符已经被定义过(一般是用#define命令定义),则对程序段1进行编译,否则编译程序1:开关作用,条件编程
#ifdef A
程序段
#endif
2:避免重复定义,重复包舍
#ifndef A
#defined A
程序段
#endif段
2。例如,我们有一个数据类型,在Windows平台中,应该使用long类型表示,而在其他平台应该使用float表示,这样往往需要对源程序作必要的修改,这就降低了程序的通用性。可以用以下的条件编译:
#ifdef WINDOWS
#define MYTYPE long
#else
#define MYTYPE float
#endif
如果在windows平台上编译程序,则在程序开始时定义windows。#define WINDOWs则在程序中MYTYPE long就会被定义,#define MYTYPE long。如果 #define WINDOWS 0 则在程序中MYTYPE floa就会被定义,#define MYTYPE float。
形式(2),只是第一行与第一种形式不同:将“ifdef”改为“ifndef”。它的作用是:若标识符未被定义则编译程序段1,否则编译程序段2。这种形式与第一种形式的作用相反。
形式(3),当指定的表达式值为真(非零)时就编译程序段1,否则编译程序段2。可以事先给定一定条件,使程序在不同的条件下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咱们在VC的头文件中程序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
#if !defined(AFX_LOAD_H__98934971_8314_4B1A_AFC6_7033D48189B1__INCLUDED_)
#define AFX_LOAD_H__98934971_8314_4B1A_AFC6_7033D48189B1__INCLUDED_
#if _MSC_VER > 1000
#pragma on
#endif // _MSC_VER > 1000
如果!defined后面的没有定义,则执行下面语句进行定义。
常用方法:
1:开关作用,条件编程
#ifdef A
程序段
#endif
2:避免重复定义,重复包舍
#ifndef A
#defined A
程序段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