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知识,学习线性表的删除算法。
1、删除算法的思路:
(1)如果删除位置不合法,抛出异常
(2)取出删除元素
(3)从删除位置开始,元素逐一向前移动一个位置
(3)表长减1
我们可以得出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机构读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O(1),而插入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
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1)无须为表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
(2)可以快速的存取表中任意一个元素
缺点:
(1)插入和删除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2)当线性表长度变化较大时,难以确定存储空间的容量
(3)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因为可能需要动态扩容)
2、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为了表示每个数据元素与其后继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数据元素来说,除了存储本身的信息之外,还需要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即直接后继的存储位置),我们把这两个位置分别称为数据域和指针域,这两部分组成了数据元素的存储映像,称为节点。
对于线性表,我们把链表中的第一个节点的存储位置叫做头指针,最后一个节点指针为null。
为了方便,在单链表的第一个结点前设置一个结点,称为头结点,其数据域可以不存储任何信息,指针域指向第一个结点的存储位置。
结点由存放数据元素的数据域,存放后继结点地址的指针域组成。
p->data=a,p->next.data=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