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ink突然不能用了

本文记录了一个关于JLink无法连接到CPU的问题排查过程。作者最初遇到JLink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在检查软件配置和硬件连接后仍未解决问题。最终通过检查排线找到了问题所在,并详细介绍了JLink的两种连接方式——SWD和JTAG。

好久不用的jlink今天用的时候突然不能用了提示:
图片 

提示内容是jlink连接不上cpu。排查mdk配置以后发现都没问题,又用串口下载了一次,发现程序能运行。再用jlink下载的时候发现又不能用了。查看设备连接发现电脑能够连接上jlink,我自己也没有设置过jtag的复用。最后朋友提醒我,排线是不是有问题,前面说过很久没有用了,就排查了下线路,发现果然是排线坏了。

JLINK连接方式
1.SWD方式(三线)
   BPJLINK 5JTCK/SWCK  CJLINK 9  JTCK/SWCK
   BPJLINK 6JTMS/SWDATCJLINK 7JTMS/SWDAT
   BPJLINK 7GND  连4脚
  
2.JTAG方式  
   BPJLINK 1RESETCJLINK 15#RESET
   BPJLINK 2JTDO  CJLINK 13JTDO
   BPJLINK 3JTDI  CJLINK 5JTDI
   BPJLINK 4JTRSTCJLINK 3JTRST
   BPJLINK 5JTCK/SWCK  CJLINK 9  JTCK/SWCK
   BPJLINK 6JTMS/SWDATCJLINK 7JTMS/SWDAT
   BPJLINK 7GND  CJLINK4GND  

   BPJLINK 8VCC  CJLINK   12VCC(可不连) 
图片 


<think>嗯,用户问的是为什么ST-LINK不能像J-Link那样给外部设备供电。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仔细想想。 从用户之前的引用资料来看,用户应该是在实际使用ST-LINK时遇到了供电问题,比如烧录成功但板子没反应,最后发现需要外接电源。用户可能是个刚接触单片机的新手,正在调试自己的开发板。 这个问题涉及到硬件设计理念的差异。首先想到的是,不同调试器的供电能力取决于它们的定位和成本。J-Link作为通用调试器,面向专业开发场景,所以设计时会考虑给目标板供电。而ST-LINK是ST自家产品的配套工具,主要追求低成本和小体积。 查阅资料时注意到几个关键点:J-Link的供电能力能达到500mA,而ST-LINK V2的VBUS输出只有100mA左右。这个差异在电路设计上就很明显了——J-Link通常有完整的电源管理电路和散热设计,但ST-LINK为了节省成本,可能只做了简单的限流保护。 用户可能还隐含了一个需求:如何判断调试器是否在供电。其实可以观察调试器接口旁边的LED状态灯,或者直接用万用表量VCC和GND之间的电压。不过最稳妥的方法还是看官方文档的电气参数说明。 突然想到用户之前提到“用USB供电也可以”,这说明用户其实已经找到了替代方案。但更深层的问题是:为什么ST不把供电功能做进去?这应该和产品策略有关——ST更希望开发者用他们的评估板,那些板子都有完善的电源系统。 最后要提醒用户注意安全。强行从调试器取电可能导致电压不稳,尤其是驱动电机或屏幕时。曾经见过有人因此烧坏传感器,所以还是建议用户养成外接电源的习惯。</think>ST-LINK无法为外部设备供电而J-Link可以,主要源于两者的**设计定位、硬件方案和成本控制差异**,具体原因如下: --- ### 一、设计定位与功能差异 1. **ST-LINK:专用调试器(低成本方案)** - **核心目标**:仅提供调试/烧录功能,不承担供电职责。 - **硬件简化**:省略了电源稳压和过流保护电路,仅保留必要的信号接口(SWD/JTAG)。 - **官方说明**:ST-LINK的VCC引脚仅用于**目标板电压检测**(识别逻辑电平),而非供电输出[^1][^2]。 2. **J-Link:通用调试器(全功能方案)** - **设计目标**:兼容多品牌芯片,需适应不同开发场景。 - **供电能力**:集成电源管理芯片,可提供**稳定隔离的5V/500mA输出**,满足多数开发板供电需求。 --- ### 二、硬件电路对比 | **特性** | **ST-LINK** | **J-Link** | |-------------------|----------------------------|-----------------------------| | **VCC引脚功能** | 电压检测(输入) | 电源输出(5V) | | **电流输出能力** | ≤100mA(非设计用途) | 500mA(设计支持) | | **过流保护** | 无 | 有 | | **稳压电路** | 无独立稳压模块 | 专用DC-DC稳压芯片 | > 注:ST-LINK若强行从VCC取大电流,可能导致芯片过热或通信错误[^3]。 --- ### 三、成本与使用场景 - **ST-LINK**:作为ST官方开发板(如Nucleo)的配套工具,开发板已自带USB供电,无需调试器供电,从而降低成本。 - **J-Link**:面向专业开发场景,需独立支持第三方板卡,供电功能是竞争力之一(价格通常是ST-LINK的3-5倍)。 --- ### 四、用户实际影响与解决方案 当使用ST-LINK时: 1. **现象**:烧录成功但板卡无反应(无供电)[^1]。 2. **解决方案**: - 外接电源(如USB线、稳压电源)。 - 检查开发板是否有独立供电接口。 --- ### 五、技术原理图解 ```plaintext ST-LINK电路简图: USB → 3.3V稳压 → MCU(调试芯片) └── SWD引脚(PA13/PA14) └── VCC(仅连接ADC检测电压) J-Link电路简图: USB → 5V稳压 → 过流保护 → VCC输出 └── 隔离电路 → SWD/JTAG引脚 ``` --- ### 六、拓展问题 1. **ST-LINK能否改造供电?** 不推荐!强行修改可能烧毁ST-LINK的USB控制器(如短接VCC与USB 5V),且违反安全规范。 2. **如何识别调试器是否支持供电?** 观察接口:**J-Link通常有“VTref”供电指示灯**,而ST-LINK无电源状态灯。 3. **为何ST不升级供电功能?** 成本敏感:保持$10-$20低价区间,且ST生态中开发板普遍自带供电。 --- ### 总结 > ST-LINK的“无供电”设计是**刻意为之的成本控制策略**,专注于核心调试功能;而J-Link的高溢价支撑了其全功能特性。选择时需根据需求权衡:**低成本场景用ST-LINK+外接电源,复杂调试选J-Link**。 --- ### 相关问题 1. ST-LINK的VCC引脚不供电时是否需要连接? 2. 如何通过STM32CubeIDE配置ST-LINK避免供电不足导致的通信错误? 3. J-Link的供电功能在调试中有哪些实际优势? 4. 使用ST-LINK时,目标板的最低供电电压要求是什么? [^1]: STLink接线需外接电源(引用内容1) [^2]: ST-LINK Utility仅支持信号通信(引用内容2) [^3]: 供电异常可能触发USB通信错误(引用内容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