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的缩写。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
主机
的MAC地址的。在
以太网
中,一个
主机
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
地址解析协议
获得的。所谓“地址解析”就是
主机
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用于将计算机的 网络地址 (IP地址32位)转化为 物理地址 (MAC地址48位)[RFC826]。ARP协议是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在 以太网 中的 数据帧 从一个 主机 到达网内的另一台主机是根据48位的以太网地址(硬件地址)来确定接口的,而不是根据32位的IP地址。内核(如驱动)必须知道目的端的硬件地址才能发送数据。当然, 点对点 的连接是不需要ARP协议的。
--------------------------------------------------------------------------------------------------------------------------------------------------------------------------------
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用于将计算机的 网络地址 (IP地址32位)转化为 物理地址 (MAC地址48位)[RFC826]。ARP协议是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在 以太网 中的 数据帧 从一个 主机 到达网内的另一台主机是根据48位的以太网地址(硬件地址)来确定接口的,而不是根据32位的IP地址。内核(如驱动)必须知道目的端的硬件地址才能发送数据。当然, 点对点 的连接是不需要ARP协议的。
--------------------------------------------------------------------------------------------------------------------------------------------------------------------------------
1. 什么是ARP?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1]
是个
地址解析协议。最白的说法是:在IP-以太网中,当一个上层协议要发包时,有了节点的IP地址,ARP就能提供该节点的MAC地址。
2. 为什么要有ARP? OSI 模式把
网络工作分为七层,彼此不直接打交道,只通过接口(layre interface). IP地址在第三层, MAC地址在第二层。协议在发生
数据包时,得先
封装第三层 (IP地址),第二层 (MAC地址)的报头, 但协议只知道目的节点的IP地址,不知道其MAC地址,又不能跨第二、三层,所以得用ARP的服务。
3. 什么是ARP cache? ARP cache 是个用来储存(IP, MAC)地址的
缓冲区。当ARP被询问一个已只IP地址节点的MAC地址时,先在ARP cache 查看,若存在,就直接返回MAC地址,若不存在,才发送ARP request向局域网查询。
ARP属于OSI哪一层?
ARP介于数据链接层与
网络层之间,应属于2.5层。
--------------------------------------------------------------------------------------------------------------------------------------------------------------------------------
--------------------------------------------------------------------------------------------------------------------------------------------------------------------------------
和ARP的处理机制类似的还有RARP,就是通过和ARP相反的方法通过MAC地址来检测IP地址。
为了解释ARP协议的作用,就必须理解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过程。这里举一个简单的PING例子。
假设我们的计算机IP地址是192.168.1.1,要执行这个命令:ping192.168.1.2。该命令会通过
ICMP协议发送ICMP数据包。该过程需要经过下面的步骤:
3、如果存在该IP-MAC对应关系,那么跳到步骤7;如果不存在该IP-MAC对应关系,那么接续下面的步骤;
4、
内核进行ARP广播,目的地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ARP命令类型为REQUEST(1),其中包含有自己的MAC地址;
5、当192.168.1.2
主机接收到该ARP请求后,将源主机的IP地址及MAC更新至自己的arp缓冲中,然后发送一个ARP的REPLY(2)命令,其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
6、本地获得192.168.1.2
主机的IP-MAC地址对应关系,并保存到ARP缓存中;
使用arp-a命令就可以查看本地的ARP缓存内容,所以,执行一个本地的
PING命令后,ARP缓存就会存在一个目的IP的记录了。当然,如果你的数据包是发送到不同
网段的目的地,那么就一定存在一条
网关的IP-MAC地址对应的记录。
知道了ARP协议的作用,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
数据包
的向外传输很依靠ARP协议,当然,也就是依赖ARP缓存。要知道,ARP协议的所有操作都是内核自动完成的,同其他的
应用程序
没有任何关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ARP协议只使用于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