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内部类是Java中一种特殊的类,它定义在其他类的内部,并且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和方法。内部类的引入为Java编程语言带来了更加灵活和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通过使用内部类,我们可以实现更好的封装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二、概念
在类的内部再次声明定义类
三、作用
打破封装又不破坏封装
四、分类
- 成员内部类
- 静态内部类
- 局部内部类
- 匿名内部类 (掌握)
五、各个内部类的介绍和使用
1.成员内部类
(1)语法
-
位置: 类以内,方法以外,和属性,方法平级
[public] class 外部类类名{ [public] class 内部类类名{ } }
(2)使用
-
当外部类属性,内部类属性,内部类局部变量重名时:
- 局部变量: 变量名
- 内部类属性: this.属性名
- 外部类属性: 外部类类名.this.属性名
-
创建成员内部类的对象必须借助外部类的对象
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 对象名=外部类对象名.new 内部类类名();
//创建一个外部类的对象 Outer1 o1 = new Outer1(); //创建内部类的对象 Outer1.Inner1 i1 = o1.new Inner1(); i1.mb();
8.0版本及前后的JDK成员内部类中不允许定义静态内容,只可访问.
后期高版本的JDK中成员内部类中也可以定义静态内容,并且可以通过
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静态内容
的方式直接访问
2.静态内部类
(1)语法
-
位置: 与成员内部类相同
[public] class 外部类类名{ [public] static class 内部类类名{ } }
(2)使用
-
可以定义静态内容,但是无法访问外部类非静态内容
-
当外部类属性与内部类属性重名时:
- 在内部类的静态方法中重名
- 内部类属性: 内部类类名.属性名
- 外部类属性: 外部类类名.属性名
- 在内部类的非静态方法中重名:
- 内部类属性: 内部类类名.属性名 | this.属性名
- 外部类属性: 外部类类名.属性名
- 在内部类的静态方法中重名
-
静态内部类的静态内容可以直接通过
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静态内容
的方式访问 -
静态内部类对象的创建必须基于外部类类名
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 对象名=new 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
package com.by.entity;
/**
* 静态内部类
*/
public class Outer2 {
int a=100;//非静态属性
static int b = 200;//静态属性
static String str = "外部类静态属性";
public static class Inner2{
static String str = "内部类静态属性";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
String str = "内部类局部变量";
System.out.println(str);//局部变量
System.out.println(Inner2.str);//内部类属性
System.out.println(Outer2.str);//外部类属性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
public void ma(){
String str = "内部类局部变量";
System.out.println(str);
System.out.println(this.str);//静态内部类中的实例方法执行时一定存在当前对象
System.out.println(Outer2.str);//外部类的实例对象this无法进入静态内部类使用,无法使用Outer2.this
//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
}
}
//直接访问内部类的静态内容
Outer2.Inner2.method();
//访问静态内部类的非静态内容
Outer2.Inner2 i2 = new Outer2.Inner2();
i2.ma();
3.局部内部类
(1)语法
-
位置: 外部类方法内部,与外部类局部变量平级
[public] class 外部类类名{ 访问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class 内部类类名{ } } }
(2)使用
-
无法在声明类的时候添加访问修饰符
-
作用范围: 与局部变量一致
-
无法访问外部类的局部变量,可以访问局部常量
- JDK7.0之前: 访问内容必须通过final修饰
- JDK7.0之后: 事实上的常量即可(未二次更改值)
-
局部内部类对象的创建只能在所属方法内部完成
package com.by.entity;
/**
* 局部内部类
*/
public class Outer3 {
public void method(){
String str = "外部类的局部变量";
// str = "正在更改外部类局部变量的值";
//局部内部类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get(){
System.out.println(str);
}
}
//创建内部类对象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get();
}
}
4.匿名内部类
(1)作用
创建一个接口的实现类对象或者父类的子类对象
(2)语法
接口名|父类类名 引用名=new 接口名|父类类名(){
//实现类内容
};
(3)使用
- 必须实现一个接口或者继承一个父类
- 对象创建必须使用多态
- 一个匿名内部类只能创建一个对象
- 存在一个默认的无参构造
- 类中无法显式定义构造
- 类中可以定义独有内容,但是只能在类中使用,无法在类外通过引用调用
- 匿名内部类无法参与类型强转
//利用匿名内部类创建一个IA接口的实现类对象
IA ia2=new IA() {
@Override
public void ma() {
m1();
System.out.println("这是匿名实现类中的ma");
}
public void m1(){
System.out.println("这是匿名实现类的独有方法");
}
};
ia2.ma();
(4)lambda表达式
接口的分类:
- 标记式接口: 无任何内容
- 常量式接口: 只定义属性,未定义方法
- 函数式接口: 只有一个需要重写的方法
- 普通接口: 拥有多个需要重写的方法
(4-1)特点
只能作用于函数式接口
(4-2)作用
用来简化部分匿名内部类的书写,可以创建一个接口实现类对象
(4-3)语法
(形参列表)->{操作语句}
结合引用:
接口名 引用名=(形参列表)->{操作语句};
(4-4)简化标准
- 参数数据类型可省(要省则都省)
- 参数只有一个时,小括号可省
- 操作语句只有一条时,大括号可省
- 操作语句只有一条并且为return语句时,大括号和return都可省(要省则都省)
/*
* 定义几个接口:
* IA: void ma():输出1-100的和
* IB: void mb(int n): 输出n的奇偶性
* IC: void mc(int a,int b): 输出b是否为a的因子
* ID: int md(int a,int b): 计算参数之和并返回
*/
public class TestLambd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利用lambda表达式创建IA实现类对象
IA ia = () -> {
in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101; i++) {
sum += i;
}
System.out.println(sum);
};
//IB:
IB ib = n ->System.out.println(n % 2 == 0 ? "偶数" : "奇数");
//IC:
IC ic = (a,b) -> System.out.println(a % b == 0 ? "是因子" : "不是因子");
//ID:
ID id = (a, b) -> a + b;
}
}
六、结语
内部类是Java编程语言中一个强大而有用的特性,它允许我们在一个类的内部定义另一个类。通过内部类,我们可以实现更好的代码组织和封装性,使得代码更易于理解和维护。同时,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功能扩展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内部类类型,如成员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局部内部类等。通过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内部类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特性,提升Java程序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