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系统服务器所运行的环境: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 server ,浏览器的配置:IE.CHROME
二.分析软件平台的开源依赖组件:
1.涉及 数据库层面的开源软件:mysql,redis,postgesql,hugetable 等;
2.涉及到高可用层面:一般使用keepalived 来检测服务器的状态;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通常来描述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设计,从而减少停工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当服务器中有单个或者多个节点故障停止后,系统能正常使用。
3.涉及到FTP进程:vsftpd 非常安全的ftp进程;
4.涉及到web应用服务器:tomcat,每台服务器上启动多个Tomcat容器,多台服务器上的多个Tomcat容器构成集群;
5.涉及到负载均衡服务器:nginx, 实现对接口服务的负载均衡,同时相关的HTML/JS/CSS等静态文件部署在Nginx上,实现网站的动静分离;
负载均衡都采用硬件负载来实现应用层的负载均衡和系统的高可用。
6.涉及到的分布式系统的可靠协调系统:zookeeper,封装好复杂易出错的关键服务,将简单易用的接口和性能高效、功能稳定的系统提供给用户。
7.涉及到web应用自动化打包,发布:docker

################################################################################################
谈到docker架构的话,主要运用于C/S架构,使用远程的api 来管理创建docker容器。docker容器是通过 Docker 镜像来创建。
docker的三个生命周期:镜像,容器,仓库
Docker通常用于如下场景:
- web应用的自动化打包和发布;
- 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发布;
- 在服务型环境中部署和调整数据库或其他的后台应用;
1.docker 安装与启动
yum install -y epel-releaseyum install docker-io# 安装docker
# 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docker
chkconfig dockeron# 加入开机启动
service docker start# 启动docker服务#
基本信息查看docker version# 查看docker的版本号,包括客户端、服务端、依赖的Go等
docker info# 查看系统(docker)层面信息,包括管理的images, containers数等
docker pull centos 下载docker images [ centos ]
查看docker run -i -t centos /bin/bash
2.镜像的获取与容器的使用
# 搜索镜像docker search <image># 在docker index中搜索image
# 下载镜像docker pull <image> # 从docker registry server 中下拉image
# 查看镜像docker images:# 列出images
docker images -a# 列出所有的images(包含历史)
docker rmi <image ID>:# 删除一个或多个image
# 使用镜像创建容器
docker run -i -t sauloal/ubuntu14.04docker run -i -t sauloal/ubuntu14.04 /bin/bash # 创建一个容器,让其中运行 bash 应用,退出后容器关闭
docker run -itd --name centos_aways --restart=always centos#创建一个名称centos_aways的容器,自动重启
# --restart参数:always始终重启;on-failure退出状态非0时重启;默认为,no不重启
# 查看容器 docker ps :列出当前所有正在运行的container
docker ps -l :列出最近一次启动的container
docker ps -a :列出所有的container(包含历史,即运行过的container)
docker ps -q :列出最近一次运行的container ID
# 再次启动容器 docker start/stop/restart <container>#:开启/停止/重启container
docker start [container_id]#:再次运行某个container (包括历史container)#进入正在运行的docker容器
docker exec -it [container_id] /bin/bash
docker run -i -t -p <host_port:contain_port>#:映射 HOST 端口到容器,方便外部访问容器内服务,host_port 可以省略,省略表示把 container_port 映射到一个动态端口。
# 删除容器
docker rm <container...>#:删除一个或多个
container docker rm `docker ps -a -q`#:删除所有的
container docker ps -a -q | xargs docker rm#:同上, 删除所有的container
docker run 和 docker create 参数基本一样,run是创建容器并后台启动,create是只创建容器。
docker run 相当于docker create 和 docker start
run创建容器:docker run -itdcreate
创建: docker create -it
-t,--tty Allocate a pseudo-TTY
-i,--interactive Keep STDIN open evenifnot attached
-d,--detach Run containerin backgroundand print container ID#run的参数
容器资源限制参数
-m1024m --memory-swap=1024m# 限制内存最大使用(bug:超过后进程被杀死)
--cpuset-cpus="0,1"# 限制容器使用CPU
docker容器随系统自启参数
docker run--restart=always redis
- no – 默认值,如果容器挂掉不自动重启
- on-failure – 当容器以非 0 码退出时重启容器
- 同时可接受一个可选的最大重启次数参数 (e.g. on-failure:5).
- always – 不管退出码是多少都要重启
- docker run -itd --name test01 -p IP:sport:dport -m1024m --memory-swap=1024m --cpuset-cpus="0,1" --restart=always <image ID> dockerexec -it test01 bash # 进入容器也可以用exec命令
查看容器状态信息
[root@localhost ~]# docker stats[root@localhost ~]# docker stats --no-stream
进入容器 - nsenter 命令
nsenter安装
nsenter 工具在 util-Linux 包2.23版本后包含。 如果系统中 util-linux 包没有该命令,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从源码安装。
cd /usr/src ; wgethttps://www.kernel.org/pub/linux/utils/util-linux/v2.28/util-linux-2.28.tar.gz./configure --without-ncursesmake nsenter && sudo cp nsenter /usr/local/bin
nsenter使用
nsenter 可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名字空间。nsenter 要正常工作需要有 root 权限。
为了连接到容器,你还需要找到容器的第一个进程的 PID,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获取。
PID=$(docker inspect --format"{{ .State.Pid }}" <container>)
通过这个 PID,就可以连接到这个容器:
nsenter--target$PID--mount--uts--ipc--net--pid
更简单的,建议下载 .bashrc_docker,并将内容放到 .bashrc 中。
wget -P ~https://github.com/yeasy/docker_practice/raw/master/_local/.bashrc_docker;echo"[ -f ~/.bashrc_docker ] && . ~/.bashrc_docker" >> ~/.bashrc; source ~/.bashrc
这个文件中定义了很多方便使用 Docker 的命令,例如 docker-pid 可以获取某个容器的 PID;而
docker-enter 可以进入容器或直接在容器内执行命令。
echo$(docker-pid <container>)docker-enter <container>lsdocker-enter <container> bash
3、持久化容器与镜像
3.1 通过容器生成新的镜像
运行中的镜像称为容器。你可以修改容器(比如删除一个文件),但这些修改不会影响到镜像。不过,你使用docker commit 命令可以把一个正在运行的容器变成一个新的镜像。
docker commit <container> [repo:tag] # 将一个container固化为一个新的image,后面的repo:tag可选。
3.2 持久化容器
export命令用于持久化容器
dockerexport <CONTAINER ID> > /tmp/export.tar
3.3 持久化镜像
Save命令用于持久化镜像
docker save 镜像ID >/tmp/save.tar
删除container 2161509ff65e
docker rm2161509ff65e
导入export.tar文件
cat /tmp/export.tar | docker import -export:latest
3.5 导入持久化image
删除image daa11948e23d
docker rmi daa11948e23d
导入save.tar文件
docker load </tmp/save.tar
对image打tag
dockertag daa11948e23d load:tag
3.6 export-import与save-load的区别
导出后再导入(export-import)的镜像会丢失所有的历史,而保存后再加载(save-load)的镜像没有丢失历史和层(layer)。这意味着使用导出后再导入的方式,你将无法回滚到之前的层(layer),同时,使用保存后再加载的方式持久化整个镜像,就可以做到层回滚。(可以执行docker tag 来回滚之前的层)。
3.7 一些其它命令
docker logs$CONTAINER_ID #查看docker实例运行日志,确保正常运行 docker inspect$CONTAINER_ID #docker inspect <image|container> 查看image或container的底层信息 docker build <path> 寻找path路径下名为的Dockerfile的配置文件,使用此配置生成新的image docker build -t repo[:tag] 同上,可以指定repo和可选的tag docker build - < <dockerfile> 使用指定的dockerfile配置文件,docker以stdin方式获取内容,使用此配置生成新的image docker port <container> <container port> 查看本地哪个端口映射到container的指定端口,其实用docker ps 也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