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文推荐# 你喝的茶包里,有几百种昆虫的DNA,还有上百亿颗微塑料

一项研究发现,茶包中残留数百种昆虫DNA,揭示昆虫与植物的互动历史,同时,泡茶可能释放上百亿微塑料颗粒,对人体健康影响尚不明确。科学家通过环境DNA分析干燥植物样本,探索生态故事,而微塑料问题引发关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日论文推荐# 你喝的茶包里,有几百种昆虫的DNA,还有上百亿颗微塑料

你在工作的间隙泡下一袋茶包,希望其中的咖啡因能帮助自己振作精神。这时你一定想不到,这一袋普通的茶包里除了茶叶,还藏着一段生态演化的故事,以及来自工业社会的痕迹。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仅仅一袋茶包就残留了几百种不同昆虫的DNA。不过,你不必为此感到担心——毕竟茶包里的是昆虫DNA而不是遗骸,研究的目的也只是探索昆虫的迁徙与演化历程。然而,茶包中的另一种外来物可能要引起警惕了:此前的研究发现,泡一袋茶包会释放上百亿的微塑料颗粒。目前人们并不确定,这些微塑料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茶包中的昆虫DNA是怎么回事。这是一项近期发表于Biology Letters的研究,在这些德国科学家手上,包括茶包在内的干燥植物样本成了“案发现场”,记录着不同昆虫与植物接触的历史。

我们知道,昆虫帮助植物授粉、以植物为食、利用植物筑巢……不同昆虫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与植物交流。但科学家能观察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毕竟人们不可能时刻监控着造访一片植物的昆虫。
好在,就像罪犯在犯罪现场留下的DNA可以帮助警方破案,昆虫造访植物时也可以留下自己的DNA,而且这些信息在干燥条件下可以稳定保存。在最新研究之前,研究团队就从完全冷冻的叶片中成功提取了外来物DNA。这时他们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对更普遍的干燥植物开展同样的研究?
于是,他们选择了4种来自当地商店的干燥植物样本,分别是绿茶茶包、甘菊、薄荷叶和欧芹。他们对这些干燥的植物进行了环境DNA(eDNA)分析,这项分析可以检测出残留的不同来源的DNA。
研究团队表示,当然,绝大多数DNA(或许有99.999%)都是植物自身的,但剩余的少量DNA却来自节肢动物(主要是昆虫)。昆虫与植物DNA的一个关键序列差异,成为研究人员区分昆虫的关键因素。

论文题目:The bug in a teacup—monitoring arthropod–plant associ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DNA from dried plant material
详细解读:https://www.aminer.cn/research_report/62e0b4fa7cb68b460ff502dcicon-default.png?t=M666https://www.aminer.cn/research_report/62e0b4fa7cb68b460ff502dc
AMiner链接:https://www.aminer.cn/?f=c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