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sterix 网格下的动态集群:连接、架构与优化
1. 集群概述
在计算领域,集群的合理配置与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以 Cumulus 网格为例,它拥有多种类型的服务器和节点,具备不同的网络带宽和功能。以下是 Cumulus 网格的部分组件信息:
| 组件名称 | 类型 | 网络带宽 | 节点数量 |
| — | — | — | — |
| humilis (root - server) | 根服务器 | 100Mbps | - |
| Catalyst 2950T - 48 | 交换机 | 100Mbps/1Gbps | - |
| 2x Catalyst 2950 - 24 | 交换机 | 100Mbps/1Gbps | - |
| cumacc (access) | 接入节点 | 100Mbps | - |
| humback (backup - server) | 备份服务器 | 100Mbps | - |
| calvus (root - server) | 根服务器 | - | 40 个动态节点,2 个专用节点 |
| nimbus (root - server) | 根服务器 | 100Mbps/1Gbps | - |
对于 CPU 密集型操作,若需要频繁访问数据,可将必要文件放置在本地可用的临时空间。只有在大量节点同时启动时,才会出现较高的服务器负载,且仅在启动期间。例如,Calvus 集群启动 40 个节点大约需要 3 分钟,但由于该操作通常每天仅进行一次,这种小不便完全可以接受。若需要增加计算能力,可通过简单重新配置排队系统,将选定数量的节点从一个集群逻辑移动到另一个集群。
<
Clusterix动态集群连接与优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