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心理应用
1. 虚拟现实在心理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VR)在心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
1.1 偏执与多动症的评估
- 对于偏执评估,可创建中性虚拟环境,当用户在其中表现出偏执评估时,可能暗示存在潜在状况,这种环境可用于治疗和评估方案。
- 在多动症评估方面,Albert “Skip” Rizzo及其同事开发了沉浸式VR教室。该教室经过多次迭代更新,类似传统教室,有教师和黑板/屏幕。孩子需完成与黑板/屏幕内容相关的任务,同时环境中会偶尔引入干扰因素,如纸飞机、过往车辆或同学桌上的手机等,记录孩子对这些干扰的反应以及其对任务得分的影响。
1.2 作为治疗工具
VR可作为治疗偏执和多动症的工具。此外,在疼痛管理方面,VR也有显著作用。根据Melzack和Wall在1965年提出的疼痛闸门控制理论,疼痛感知复杂,其严重程度受损伤程度、个人情绪状态和分心程度等因素影响。VR用于疼痛管理主要基于分心因素,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分心刺激,从而减轻疼痛体验,可作为药物镇痛剂的补充或替代。
与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不同,VR用于疼痛管理通常不需要特定于病情的线索,而是让用户从非虚拟世界中分心。例如,Hunter Hoffman及其同事开发的“SnowWorld”,专门用于分散烧伤疼痛患者的注意力。SnowWorld等虚拟世界已证明能减轻经历痛苦程序的人的主观不适,甚至可与其他止痛方法(如催眠)结合使用。同时,VR对接受静脉化疗患者的时间感知也有影响,部分患者在体验VR时会低估治疗持续时间,但也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化疗患者使用VR时都会出现时间扭曲现象。
2. 虚拟现实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VR在心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潜力。
2.1 感知研究
在感知研究中,实验者可让参与者完全沉浸在无其他视觉或听觉干扰的虚拟世界中。若想观察参与者在受到干扰时得分的变化,可在视野中添加特定额外刺激,且这些刺激对每个参与者都在相同时间出现在相同位置。
2.2 社会心理学研究
VR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能对相对真实的环境进行高度实验控制。例如,Rooney等人在2017年的研究中使用虚拟模拟“Coffee without Words”,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用户与表现出不同程度眼神交流的虚拟代理的互动情况。同时,该模拟还可研究环境的影响,除设置不同外,其他变量均保持恒定。这种对环境和互动伙伴行为的高度控制在非VR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VR还能揭示新的现象。Yee和Bailenson在2007年提出了Proteus效应,即参与者的行为“符合他们的数字自我表征,而不受他人看法的影响”。例如,被分配到更高或更有吸引力化身的人会分别表现得更自信和亲密。该效应已在多种行为中得到证实,且在沉浸于虚拟世界后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对VR改变人类行为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VR作为研究工具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健康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领域也得到了认可。Vasser和Aru在2020年提供了一套关于在心理研究中使用沉浸式VR的指南,考虑了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因素,对考虑使用VR作为研究工具的人很有帮助。
以下是VR在不同心理应用场景的对比表格:
|应用场景|特点|举例|
| ---- | ---- | ---- |
|心理诊断与治疗|创建特定环境引发用户反应|VR教室评估多动症、中性环境评估偏执|
|疼痛管理|提供分心刺激减轻疼痛|SnowWorld分散烧伤疼痛|
|心理研究|高度控制实验环境|“Coffee without Words”研究社会互动|
mermaid格式流程图展示VR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流程:
graph LR
A[确定研究主题] --> B[创建虚拟环境]
B --> C[让参与者沉浸]
C --> D{是否添加干扰}
D -- 是 --> E[添加特定刺激]
D -- 否 --> F[记录数据]
E --> F
F --> G[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心理应用
3. 利用虚拟现实减少偏见
Proteus效应在众多情境中得到了研究,其中在减少对特定群体的偏见方面的应用尤为引人关注。
- 减少种族偏见 :Peck等人在2013年的研究中,使用不同种族背景的VR化身,发现某些情况下能降低隐性种族偏见。让参与者以不同种族的化身进行虚拟体验,可能会改变他们对该种族的固有看法和态度。
- 增强对老年人的同理心 :Kotani等人在2022年的研究指出,使用老年化身引发Proteus效应,可以增强对老年人的同理心。通过让参与者体验老年化身的视角和感受,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处境。
这表明Proteus效应有可能成为减少各种因素导致的偏见和偏差的有力工具。
4. 总结与展望
虚拟现实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涵盖了诊断、治疗、研究以及减少偏见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应用的总结表格:
|应用领域|具体应用|效果|
| ---- | ---- | ---- |
|心理诊断|中性环境评估偏执、VR教室评估多动症|发现潜在心理状况|
|心理治疗|治疗偏执、多动症、疼痛管理|减轻症状、缓解疼痛|
|心理研究|感知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心理现象、控制实验变量|
|减少偏见|使用不同化身减少种族偏见、增强对老年人的同理心|降低偏见、增强同理心|
然而,随着VR技术变得更加普及和主流,未来可能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目前,VR治疗通常作为人类治疗师的辅助工具,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被整合到VR设备中,使客户能够独立于治疗师进行治疗。
mermaid格式流程图展示未来VR心理应用的可能发展方向:
graph LR
A[当前VR心理应用] --> B{技术发展}
B -- 普及化 --> C[日常使用VR]
B -- 智能化 --> D[AI融入VR设备]
C --> E[应用场景拓展]
D --> F[独立治疗成为可能]
E --> G[新的心理应用出现]
F --> G
5. 相关思考与讨论
为了进一步探讨虚拟现实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以下提供一些思考问题:
1.
其他心理应用
:虚拟现实还可能在哪些心理领域有应用?例如,是否可以用于治疗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2.
Proteus效应的影响
:考虑到Yee和Bailenson提出的Proteus效应,该领域研究有哪些伦理和实际影响?比如,使用化身改变行为是否会侵犯个人的自主性。
3.
技术普及的影响
:如果VR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术,如“元宇宙”概念的广泛实现,之前讨论的心理应用会如何变化或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心理问题,也可能会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4.
更多可治疗的心理疾病
:虚拟现实还可能对哪些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或治疗有用?如强迫症、焦虑症等是否能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虚拟现实在心理学领域的潜力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方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