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与信任:挑战与应对
1. 网络信息分享的现状
在网络时代,信息分享无处不在。比如一些处于孕早期的准妈妈,她们可能不会向家人或朋友透露自己的怀孕情况,但会在网上组成匿名群组,与其他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症状和情况,互相支持。这只是网络分享私人信息的一个例子。
社交媒体的隐私设置让用户可以有选择地向熟人透露自己的信息。通过这种选择性地将他人纳入自己的社交圈,用户能够增强隐私保护。然而,当存在“冲突的社交领域”时,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社交圈子对同一条信息的看法可能不同,有的认为是负面的,有的则觉得是正面或中性的,这取决于圈子成员的社会规范和标准。这种多受众的情况会让用户陷入两难,导致他们在网络上的自我呈现倾向于“应该成为的自己”,而非真实的自己。
为了维护隐私,有些人会使用多个社交媒体账号。例如在 Instagram 平台上,有一种被称为“Finsta”(假 Instagram)的账号,通常会被精心管理,只有少数人可以查看。这样,用户既可以有一个面向大众的公开账号,也可以有一个更私密、只有特定人群能访问的账号。
2. 隐私悖论、权衡与差距
人们通常清楚隐私泄露的风险,当感觉隐私没有得到充分保护时,会有暴露或被侵犯的感觉。然而,即便知道网络数据的脆弱性,我们有时还是会选择增加隐私泄露风险的行为。这种“知道却做不到”的情况被称为“知行差距”,即用户知道最安全的行为方式,但却没有按照这种方式去做。类似地,“隐私悖论”描述了用户虽然担心自己的数据,但行为却与之相悖的现象。
为了维护隐私,用户会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使用隐私设置、有选择地披露信息、有选择地将他人纳入社交圈,以及管理多个面向不同受众的社交媒体账号。他们可能会在披露信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0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