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与身份
1. 印象管理
社交网络通信与面对面交流的关联比其他基于文本的计算机媒介通信(CMC)更为紧密。在这些在线环境中,有一种现象允许人们改变自我呈现方式,即印象管理(IM)。印象管理是指有选择地自我展示或编辑信息,以展现出社会所期望的态度和自我维度。一个人越认为某种印象对实现目标至关重要,就越有动力去塑造这种预期的印象。
个体进行印象管理主要有三个原因:
- 试图说服他人以期望的方式做出回应。
- 创建和维护自己的私人身份和自尊。
- 规范自己的情感表达。
此外,人们希望让他人认为自己是公平、正派和有道德的个体,并维持已建立的积极印象。
2. 匿名性在印象管理中的作用
印象管理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匿名与可识别环境、身份以及自我发展等。隐私有六种不同类型,分别是保留、孤立、与家人亲密相处、与朋友亲密相处、独处和匿名。保留指不愿意透露个人信息;孤立是希望独自远离他人;与家人和朋友的亲密相处是渴望与相应群体单独相处;独处是不受他人审视;匿名则是在社交网络中与他人互动而不被识别。
匿名性有技术匿名或话语匿名,以及社会匿名或视觉匿名两个方面。前者涉及在线通信中的识别信息,如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后者指由于缺乏身份标识,他人或自己感觉无法被识别。
匿名性在网络世界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传统研究指出,匿名性可能会增加攻击性行为,但它也能增强隐私,提供自主性,让人们尝试新行为而无需担心社会后果或报复。然而,网络世界并非完全匿名,现实社区与网络社区的互动会限制完全匿名的实现。可识别环境似乎会让人们在自我呈现时更“现实和诚实”,但网络环境中“门槛障碍”的减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56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