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管理全解析
1. 常见文件系统类型
1.1 扩展文件系统(Extended File Systems)
扩展文件系统多年来一直是RHEL的一部分。第一代已过时且不再受支持,目前可用并受支持的是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其中第四代是该系列中的最新版本,在功能和改进方面优于其前身。
扩展文件系统的结构在创建文件系统时构建在分区或逻辑卷上,分为两组:
- 第一组保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非常小。
- 第二组存储实际数据,几乎占据整个分区或逻辑卷(VDO、LVM和Stratis)空间。
元数据包含超级块(superblock)和索引节点表(inode table):
- 超级块保存着重要的文件系统结构信息,如文件系统的类型、大小、状态以及包含的数据块数量。它会自动复制并保存在文件系统的各个已知位置,文件系统开头的超级块称为主超级块,其副本为备份超级块。若主超级块损坏或丢失,文件系统将无法访问,此时会使用备份超级块来替换它,使文件系统恢复正常。
- 索引节点表维护着索引节点(inode)编号列表。每个文件在创建时都会分配一个inode编号,该编号保存着文件的属性,如类型、权限、所有权、所属组、大小以及最后访问/修改时间,同时还跟踪指向文件内容所在实际数据块的指针。
Ext3和Ext4文件系统支持日志机制,能在系统崩溃后迅速恢复。它们会在日志中记录元数据的最新更改,系统在崩溃重启后会检查日志以确定是否有错误,并使用日志中存储的最新元数据信息快速恢复文件系统。ext2文件系统不支持日志记录,但如有需要可添加支持。
与支持最大16TiB文件系统和2TiB文件的Ext3相比,Ext4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0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