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光谱仪中的单色器与滤光计
中红外单色器
基本要求
中红外(MIR)单色器的工作条件与可见光区域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学元件 :能在整个感兴趣的波长范围内传输辐射的材料较少,因此几乎普遍使用反射式而非透射式光学元件。
2. 通量需求 :缺乏“明亮”的光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这就要求单色器具有高“ étendue ”或通量。
3. 系统密封 :系统需要密封,通过干燥、吹扫或抽真空来减少大气中 CO₂ 和水蒸气的强烈吸收。
4. 仪器自身辐射 :仪器本身在中红外区域会有显著的辐射,这类似于在炽热的光谱仪中进行可见光测量。
早期单色器
- 早期设计 :1890 年左右, ˚Angstr¨om 和 Julius 使用了基于“传统”可见光光谱仪的简单单色器,采用岩盐棱镜和透镜。可见光单色器仅用于视觉观察,而红外光谱则需要逐点记录。
- Coblentz 的设计 :Coblentz 使用了两种设计,均为单次通过岩盐棱镜。
- 第一种设计 :入口狭缝的辐射通过凹面镜准直后射向棱镜,出射辐射再由类似的镜子聚焦到出口狭缝。通过移动入口狭缝和第一面镜子组件来选择波长。
- 第二种设计 :基于 Wadsworth 系统,棱镜安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