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建模与ETL系统:流程、挑战与最佳实践
1. 维度建模流程与任务
1.1 维度和事实表文档记录
每个维度和事实表都应在单独的工作表中进行文档记录。至少需要包含以下支持信息:
- 属性/事实名称
- 描述
- 示例值
- 每个维度属性的缓慢变化维度类型指示符
此外,详细的事实表设计应确定每个外键关系、适当的退化维度,以及每个事实的规则,以表明它是可加的、半可加的还是不可加的。
1.2 维度设计工作表与源到目标映射
维度设计工作表是创建源到目标映射文档的第一步。物理设计团队将进一步完善映射,包括物理表和列名、数据类型以及键声明。
1.3 跟踪模型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定义、转换规则和数据质量挑战都应记录在问题跟踪日志中。通常由项目经理负责捕获和跟踪问题,因为他们擅长更新列表并推动解决未决问题。每次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应预留足够时间来审查和验证新的问题条目及其分配。在设计会议之间,设计团队通常忙于数据探查、寻求常见定义的澄清和共识,并与源系统专家会面以解决未决问题。
1.4 维护更新的总线矩阵
在详细建模过程中,经常会对正在建模的业务流程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通常会导致引入新的事实表、新的维度,或者对维度进行拆分或合并。因此,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保持总线矩阵的更新,因为它是关键的沟通和规划工具。详细的总线矩阵通常会捕获每个事实表的粒度和指标的额外信息。
1.5 审查和验证模型
当设计团队对模型有信心后,流程进入审查和验证阶段,以获取其他相关方的反馈,包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