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轮廓分割的最小描述长度方法解读
在图像分割领域,基于轮廓的分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轮廓分割的最小描述长度(MDL)相关内容,包括轮廓的B样条参数化、MDL在B样条参数化中的应用以及MDL轮廓分割等方面。
1. 轮廓的B样条参数化
1.1 轮廓的离散与连续表示
考虑受蛇模型启发的封闭轮廓定义:$\Gamma(t) = (x(t), y(t))$,其中$t \in [0, 2\pi]$。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弧长范围会被离散化,我们可以将$\Gamma$理解为一个有序的$N$个二维点序列,即$\Gamma = {(x(t), y(t))^T : t = \frac{i2\pi}{N - 1}, i = 0, \ldots, N - 1}$。
从轮廓复杂度分析的角度来看,给定这$N$个点(样本),可以通过傅里叶分析或样条方法从这些样本中推断出其连续版本$\Gamma(t)$。这些方法在选择少量参数(项或控制点)时,会隐式地引入平滑约束,从而实现对轮廓的参数化。
1.2 B样条的定义与性质
这里我们重点讨论B样条参数化方法。设$B_M = {B_M^k(t) : k = 0, \ldots, K - M - 1}$是一组$N_B$个B样条,其中$N_B = K - M$,${t_0 \leq t_1 \leq \ldots \leq t_K}$是一组节点。
每个$B_M^k(t)$通常是一个低阶多项式(次数为$M - 1$),其定义如下:
[
B_M^k(t) = B_{M - 1}^k(t)\frac{t - t_k}{t_{k + M - 1} - t_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