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历史探索
1. 早期科学探索奠定基础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大约在公元前 400 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首次将物质描述为一群看不见且不可分割的粒子,他将这些粒子称为“原子”,源于希腊语“atomos”,意为不可分割。他还研究了导致吸引和排斥的无形力量,比如琥珀在与毛皮摩擦后能吸引各种小物体,如今我们知道这种神秘吸引力的原因是电力,“电子”(electron)这个词就源于希腊语中表示琥珀的词,这体现了德谟克利特研究的影响,而这一物理现象后来被应用于现代 X 射线管。
X 射线是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中使用的电磁辐射。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在 1831 年观察到电磁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29 年后,即 1860 年,“电磁学之父”法拉第的这一发现使苏格兰人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ark Maxwell)能够提出以他名字命名的方程,这些方程全面表达了电和磁的动态概念,为后来的无线电、电视以及放射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革命性的动力。
2. X 射线的意外发现
1895 年 11 月 8 日,德国科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意外发现了如今被称为 X 射线的辐射,这一发现引发了人类对人体内部认识的革命。当时,伦琴是维尔茨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在黑暗的实验室里研究克鲁克斯管(Crookes tube)内放电时产生的辉光。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时,他意外地发现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晶体的屏幕开始发光,而这块屏幕是用于检测紫外线辐射的荧光纸。伦琴注意到屏幕离射线源太远,阴极射线不可能是导致屏幕发光的原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