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摄取:交互模式、扩展与容错技术
1. 常见交互模式
1.1 单向模式
单向模式,也被称为“即发即忘”消息模式,通常应用于发起请求的系统不需要响应的场景。这种模式与请求/响应、请求/确认模式类似,都是从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消息,但不同的是,服务端不会返回响应。客户端甚至不知道请求是否被服务端接收。
单向模式适用于客户端没有资源或不需要处理响应的环境。例如,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每 10 秒发送一次内存和 CPU 使用情况的数据,不需要服务器进行任何操作或关注处理结果,只需要尽可能快地生成数据。
这种模式在生活中很常见,并且随着万物互联的发展,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例如,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与 Zebra 合作,在周四夜赛的球员装备上安装了四分之一大小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每个标签每秒大约向体育场内安装的 20 个 RFID 接收器传输 25 次运动员的运动、距离和速度等数据。在半秒内,数据会被分析并传输到电视转播车,供解说员使用。在这个场景中,RFID 标签作为客户端,不需要也没有资源处理来自 RFID 接收器的响应。即使每秒有 5 个样本丢失,也不会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这体现了单向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一些环境中,允许丢失部分数据,以换取简单性、降低资源利用率和提高速度。
1.2 流模式
流模式与之前讨论的所有模式都不同。在其他模式中,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可能会返回响应;而在流模式中,服务端变成了客户端。
与请求/响应可选模式相比,流模式有两个重要区别:
- 响应方式 :在请求/响应模式中,一个请求通常会导致零个或一个响应;而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