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恢复和系数融合的新型图像解压缩技术
1. 引言
随着数字图像变得越来越普遍且质量越来越高,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存储和带宽需求,图像压缩成为了必要手段。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像压缩方法,其中小波变换因其能够在不同尺度和方向上分析信号,在有损图像压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像压缩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无损压缩能完整保留图像质量,重建时像素强度无变化,但压缩比低;有损压缩在频域实现,通过牺牲频率系数的精度来获得更高的压缩比。由于低频分量构成图像的基础,高频分量表达图像的纹理信息,低频比高频更重要,所以高频的量化步长比低频大得多。这就导致在压缩过程中高频信息丢失,重建图像的细节也随之丢失。
为了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本文将图像恢复和系数融合技术引入解压缩过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图像解压缩技术。
2. 相关工作
2.1 基于小波的有损图像压缩
大多数自然图像的颜色变化较为平滑,细节表现为平滑变化之间的尖锐边缘。从技术上讲,颜色的平滑变化可称为低频变化,尖锐变化为高频变化。低频分量构成图像的基础,高频分量在此基础上细化图像,使图像更详细。因此,平滑变化比细节更重要。
可以使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对图像进行分解,将图像的平滑变化和细节分离,其两层分解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人眼对大面积亮度的微小差异较为敏感,但对高频亮度变化的精确强度分辨能力较差,因此可以根据压缩比的要求忽略高频分量,以减少所需的信息量。变换系数量化为有限值后,可使用熵编码器进行进一步压缩。
小波编码器的一般框图如图2(a)所示,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离散小波变换,然后对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