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环境下的审计、安全管理与合规性
1. 审计基础
1.1 审计范围限制
审计需要设定参数,以确保工作聚焦于可有效审计的相关领域,这就是审计范围限制。限制审计范围的原因在于,审计成本高昂,需要聘请高技能且高薪的专家,而且对系统进行审计可能影响系统性能,有时还会导致生产系统停机。
审计范围限制对安全专业人员尤为重要,它能明确审计的操作组件,如可接受的时间范围(例如一周中的具体日期和时段)以及针对哪些系统可进行的测试类型。精心制定范围限制可以确保审计活动不会对生产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明确哪些系统需要接受审计。例如,对HIPAA合规性的审计仅会涵盖处理和存储PHI的系统。
1.2 差距分析
作为正式审计流程的前奏,公司可以进行差距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区域。差距分析是将公司实践与特定框架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这种分析通常由外部或第三方进行,以确保其客观性。一些行业合规标准(如HIPAA或PCI)可能要求外部实体进行此类分析,因为外部顾问往往能发现日常工作在该领域的人员不易察觉的差距。
如果针对业务功能进行差距分析,首先要确定一个相关的行业标准框架作为比较基准。在信息安全领域,通常会与ISO/IEC 27002等标准进行比较,另一个常用的网络安全基准是NIST网络安全框架。
差距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分析的必要性并获得管理层的支持。
2. 定义范围、目标和相关框架。
3. 确定部门或领域的当前状态,通常包括对部门的评估、研究和员工访谈。
4. 审查证据和支持性文件,包括验证陈述和数据。
5. 识别框架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这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