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物理学科中的性别壁垒:现状与挑战
在学术领域,性别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像物理这样传统上被视为男性主导的学科中。本文将深入探讨物理学科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包括学科的性别定义、女性学生的应对策略、性别代表问题以及对女性讲师的评价等方面。
学科中的性别差异叙事
研究发现,男性学生常以个人主义叙事来描述对学科的热爱起源,但实际上他们也常得到家人支持。而女性在描述自己时更倾向于关系性叙事,这种差异可能受文化规范影响。对女性而言,围绕 STEM 活动建立关系纽带对培养学科热情至关重要,父亲的引导让她们觉得自己也能在该领域立足。
物理学科的男性化定义
丹麦的研究指出,物理学家的“理想类型”是“赫拉克勒斯”型,即占主导地位且个人主义的男性,是“避开人类社会的书呆子”。我们的学生也认为物理是由男性“极客”文化定义的男性学科。他们提到的“男孩文化”活动包括喝啤酒、玩电脑游戏、玩《龙与地下城》、集换式卡牌游戏和看《星球大战》电影等。不过,我们研究中的物理学生更具社交性,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与之前以物理员工为对象的研究不同。尽管如此,“理想”物理学家被认为是男性这一观点仍得到印证。
部分学生对女性不选择物理学科有不同解释。弗雷德里克认为是男性对物理更感兴趣,这是一种性别本质主义观点,而这种观点与接受性别歧视行为呈正相关。女性则认为是从小被灌输的观念,如小学时就认为女孩学艺术、男孩学数学,以及学科被认为由男性主导,导致她们不太愿意选择。
一名男学生丹尼尔期望女学生适应男性主导的学习文化,他认为女生要能忍受男生间的闲聊,这与丹麦学术界“修正女性”的做法相符,而未考虑男学生也需适应女学生需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