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年轻女性应对性骚扰与城市生活体验
1. 背景与研究动机
近年来,公共空间中的性别问题、性骚扰等现象在传统媒体和芬兰社交媒体上频繁被讨论。在女权主义 #MeToo 运动之后,性骚扰的经历变得更加明显和被认可,年轻女性成为了这些社会讨论中的关键主体,既作为性骚扰的目标,也作为批评和抵抗的发声者。
有数据显示,芬兰中学女生中,50% 在当前学年经历过性骚扰,近 20% 在公共空间遭遇过性骚扰,41% 在网络上遭遇过性骚扰。残疾、性少数群体、性别少数群体或少数族裔的年轻人遭遇性骚扰的情况更为普遍。
作为研究青年和少女群体的学者,关注这些数据背后年轻人关于性骚扰的经历、叙事和情感很有必要。此次主要探讨 16 - 17 岁女孩和非二元性别的年轻人如何描述和应对性骚扰,以及城市中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的权力关系。
2. 理论基础
- 城市空间中的权力关系 :受到女权主义哲学家萨拉·艾哈迈德(Sara Ahmed)的启发,城市中的每一次相遇都包含着过去与他人或物质空间相遇的痕迹。这些相遇是具身的和情感化的,会引发如幸福、恐惧、悲伤、同情、归属感或愤怒等情绪,并促使我们在城市空间中行动。当我们在不同的城市空间中遇到他人时,对安全、危险、熟悉和陌生的解读会在每次相遇中下意识地产生,这是我们内化的城市体验的一部分。
- 年轻女性气质理论 :年轻女性气质同时具有物质、社会和话语层面的特征,在实际的、具身的体验中不断被表达和挑战。塑造年轻女性自我是一个通过与他人和物质空间相遇而实现的过程。不同的女性气质在与权力相关的公共话语中不断受到规范,例如社会规范定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