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虚拟遗产评估与文化理解的数字化交互探索
1. 虚拟旅行与虚拟环境现状
虚拟旅行作为一种体验媒介具有诸多优势,如减少空气污染、避免自然灾害或冲突地区的影响、降低大量游客对遗产地的污染以及对当地经济的不利影响等。同时,它还有潜力将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限制转化为文化约束,引导游客从原居民的视角看待虚拟景点。游戏其实也是一种虚拟旅行,通过奖惩系统促使玩家以不同方式行动以达成目标。
然而,当前虚拟环境存在诸多问题。过去的批评者认为虚拟世界缺乏生机且内容稀疏,而一些支持虚拟世界的理论家对于虚拟世界应包含的内容以及人们在其中有意义的活动描述模糊。在虚拟环境的设计中,居住感的营造十分困难,建筑师在相关设计中往往未充分强调交互的重要性。此外,虚拟环境还受到技术限制、缺乏有效评估技术和结果以及内容特定应用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等问题的阻碍。
2. 虚拟环境的类型与文化理解
为了更好地设计虚拟环境,可将其分为可视化、基于活动和解释性三种类型。游戏通常属于基于活动的环境,娱乐性强但教育和社交性较弱;社交虚拟世界能实现信息交流和学习,但缺乏强烈的社交共享体验;解释性虚拟环境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游客个性化的象征身份呈现,二是能为访客提供对相关主体有意义的解读。但目前虚拟环境普遍缺乏由主题文化和可识别社会机构塑造的居住感。
文化是通过观察、指导和参与的互动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文化物品是我们与社会互动的界面,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被修改和完善。为了促进文化理解,虚拟遗产环境不仅要提供可视化和交互导航,还需具备社会学习功能、可个性化定制,并允许游客进行文化特定的具身体验。同时,要借鉴游戏的互动、氛围营造和情境具身等特点,确保内容被有意义地理解,而非仅作为背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