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检测物联网恶意节点
1. 引言
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前景广泛,涵盖智能家居、医疗保健、公共安全、监控以及环境安全等领域,并且其普及程度预计将持续增长。在物联网中,不同设备相互连接并共享数据。在多跳网络里,传感数据通常会经过多个设备中继后才到达聚合节点,聚合节点的数据可用于辅助用户进行决策。如今,许多物联网协议采用网状拓扑结构,如Z - Wave、Thread、Zig - Bee/IEEE 802.15.4等。具备多跳路由功能的设备能够与相邻设备甚至汇聚节点进行通信。
然而,物联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由于物联网网络的复杂性,物联网设备容易受到各种攻击。攻击类型主要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 被动攻击 :攻击者通过无线控制监听节点间的通信,由于其仅收集数据而不进行修改,很难被发现。
- 主动攻击 :例如黑洞攻击、女巫攻击等,攻击者会主动引入虚假信息、丢弃和操纵数据包,严重影响网络协议,威胁网络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此外,攻击还可根据来源分为外部攻击(来自网络外部节点)和内部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已授权节点的非法访问)。
及时识别恶意节点至关重要,因为若不及时清除,它们会对系统和网络功能造成严重损害。众多学术研究聚焦于恶意活动和流量的检测与识别。本研究采用一种正式的方法,首先认为回归分析的声誉模型适合描述节点,进而定义网络节点和路由的可信度之间的联系。然后,使用线性回归(GD)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来学习节点的可信度和恶意程度,这两种方法都能根据给定数据调整检测模型,从而识别出声誉最可靠的节点。
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