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石材与混凝土骨料的特性及应用
1. 建筑石材的特性
1.1 石材的基本力学性质
建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通常远超一般要求。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抗拉强度也十分重要,例如当地面运动使石材发生挠曲时,就会产生拉应力。而硬度这一因素,除非石材处于持续磨损的环境,如台阶或铺路石,否则其影响相对较小。
石材的纹理和孔隙率会影响其加工的难易程度,以及可能发生的膨胀、冻融和溶解情况。一般来说,细粒岩石比粗粒岩石更容易加工。而且,小孔径岩石的保水性比大孔径岩石更强,因此更容易受到冻害。
1.2 石材的耐久性
石材的耐久性是衡量其抵抗风化能力的指标,即能否在长时间内保持其尺寸、形状、强度和外观。这是决定一种岩石是否适合用作建筑石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观察岩石在野外露头或采石场中的风化程度,可以大致了解其抗风化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岩体的耐久性并非完全一致。
低抗拉强度的石材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容易受损,因为孔隙中的水在受热膨胀时可能导致石材破裂。例如,当水从 0°C 加热到 60°C 时,体积会膨胀约 1.5%,这可能在岩石孔隙中产生高达 52 MPa 的压力。
1.3 冻害对石材的影响
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冻害是导致建筑石材损坏的主要因素。幸运的是,大多数火成岩以及优质的砂岩和石灰岩具有较好的抗冻性。石材的孔隙率、孔径大小和饱和度在其抗冻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导致孔隙内压力增加,且随着温度降低,冰压力会迅速增大。
通常,粗粒岩石比细粒岩石更能承受冻融循环。临界孔径约为 0.005 mm,平均孔径较大的岩石能使液体从冰线前沿排出,从而降低冻害风险。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