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基础原理与关键考量
1. 基础水文学
水文学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变化的重要过程。它始于海洋水分的蒸发,蒸发形成的水蒸气被风与移动气团输送。部分水蒸气在陆地上空凝结,以降水形式返回地球表面。降水随后通过溪流、河流或地下径流回到海洋,不过有些降水可能会经历蒸散作用,并在完成整个循环前经过多个子循环。
地下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地下水仅占地球总水资源的 0.5%,且并非所有地下水都可开采,但约 98%的可用淡水储存在地下。
降水以径流、入渗/渗透和蒸散的形式消散:
- 径流 :由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排放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地表径流通常更为重要,是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随着降水开始时间的增加,径流量会增大。
- 入渗与渗透 :入渗指水穿透地表并开始向下穿过包气带的过程。随后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至饱和带的过程称为渗透,但入渗和渗透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某一时刻入渗或径流哪个是主导过程,取决于降雨强度、地表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因素。例如,如果降雨强度远大于土壤的入渗能力,径流就会增加。
- 蒸散 :蒸发损失的水量受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的影响。
如果下层地层的渗透率低于表层,入渗能力会降低,部分穿透地表的水会平行于地下水位流动,形成壤中流。部分壤中流会在某一位置排入河流,形成河流的基流。其余的水可能会继续向下穿过包气带,直到到达地下水位,成为地下水补给。
下面通过一个流程图来展示水文循环的过程:
g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