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风化与地质规划:原理、评估与应用
1. 岩石风化的基本原理
岩石风化是由物理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活动共同作用导致的。与侵蚀作用不同,风化作用的因素不会将岩石表面的碎屑运走。如果风化产生的岩石碎屑不被移除,它们最终会形成一层保护层,阻止进一步的风化。若要使风化持续进行,就必须不断露出新鲜的岩石表面,这意味着风化产生的碎屑需要借助重力、流水、风或移动的冰等作用被移除。
1.1 风化类型
- 机械或物理风化 :在昼夜温差显著的气候区域,机械或物理风化尤为明显。这种风化并非一定需要大范围的温度变化,即使温度范围有限,冻融作用也可能发生。岩石的孔隙率、孔径大小和饱和度在抗冻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加达 9%,这会导致孔隙内压力增大,特别是饱和岩石。冰形成后,随着温度降低,冰压力会迅速增加,在约 -22°C 时,冰可产生高达 200 MPa 的压力。通常,粗粒岩石比细粒岩石更能承受冻融作用,临界孔径约为 0.005 毫米。冻融交替会使岩石的裂缝、裂隙、节理和一些孔隙空间变宽,最终使岩石碎片从母体上脱落。在炎热的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导致岩石膨胀和收缩,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这种效应主要集中在岩石的外层,交替的膨胀和收缩产生应力,最终导致岩石破裂,这种现象称为剥落,其效果使岩石露头逐渐变圆。
- 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会导致矿物蚀变和岩石溶解。蚀变主要通过氧化、水化、水解和碳酸化作用实现,而溶解则是由酸化或碱化的水引起的。化学风化还会削弱岩石结构,强调其任何轻微的结构弱点,从而促进岩体崩解。当岩石内部发生分解时,蚀变后的物质体积通常会增大,产生内部应力。如果这种膨胀发生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