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 z/VM:虚拟化技术与系统组件解析
1. 虚拟化工作原理
虚拟化能够直接实现对多个异构系统的基本系统管理。分区和虚拟化通过将 IT 资源视为逻辑池而非独立的物理实体,实现了从物理到逻辑思维的转变。这包括整合和汇集 IT 资源,并为同构和异构的服务器、存储、分布式系统和网络提供单一系统的假象。
硬件分区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分配单独的处理器,每个操作系统运行其特定的应用程序。软件分区则使用基于软件的管理程序,使各个操作系统能够在任何或所有处理器上运行。管理程序是一种虚拟化平台,允许在主机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其技术起源于 System 360 型号 67,后来发展为 IBM VM/370,即 z/VM 的前身。创建逻辑分区(LPAR)涉及对固件(基于硬件的管理程序)进行分区,以将操作系统与处理器隔离开来。
IBM 大型机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分区:
- 基本模式 :也称为本机模式,将整个物理系统用作单个系统。此模式在系统激活时可以选择,但使用最少,且不支持逻辑分区(LPAR)。
- LPAR 模式 :在这种逻辑分区模式下,单个大型机系统被逻辑划分为多个分区。该模式在系统激活时可以选择,是大型机上最常用的模式。根据机器的不同,LPAR 模式可以提供基本模式中没有的额外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可以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得到利用。
- z/VM 客户机 :IBM z/VM 客户机实现是软件级别的分区。z/VM 操作系统可以在 LPAR 上运行,或者在较旧的硬件上,在整个大型机(基本模式)上运行。然后,在 z/VM 系统之上创建虚拟机(VM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