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协议

本文详细介绍了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通过一个简单的PING命令示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从而实现数据包的成功传输。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之前将目标主机的IP地址转换成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主机的IP地址,查询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协议又称做服务,ARP协议也即ARP服务,提供把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的服务

       在现行寻址机制中,主机的以太网网卡只能识别MAC地址,而不能识别IP地址,若数据帧中不指明主机B的MAC 地址,主机B的网卡不能识别该帧是发给自己的,因此主机A仅知道主机B的IP地址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主机B的MAC地址,才能完成对主机B的访问;网络之间是用IP地址寻址,网络之内(同一物理网段或称IP子网)是用MAC地址寻址。
 
举例:

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ARP协议的作用,这里就举一个简单的PING命令例子:
  假设在一个局域网中,(注意这里的前提是两台主机在同一局域网中)我们的计算机IP地址是192.168.1.1,现在DOS窗口中执行这个命令:ping192.168.1.2。该命令会通过ICMP协议发送ICMP数据
包。该过程需要经过下面的步骤:
1、应用程序构造数据包,该步骤是产生ICMP包,然后把它提交给内核(网卡驱动程序);
2、内核检查是否能够转化该IP地址为MAC地址,也就是在本地的ARP缓存中查看IP-MAC对应表;
3、如果存在该IP-MAC对应关系,那么跳到步骤7;如果不存在该IP-MAC对应关系,那么接续下面的步骤;
4、内核进行ARP广播,即发送 ARP Request,向整个网络中大喊,这个IP是谁的,这个IP是谁的(这个ARP Request中包含有我们计算机的MAC地址;
5、当192.168.1.2主机接收到该ARP请求后,就发送一个ARP 回应,即ARP REPLY命令,说道:这个IP是我的,你看这是我的MAC地址(ARP Request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
6、我们的计算机获得192.168.1.2主机的IP-MAC地址对应关系,就保存到自己的ARP缓存中;
7、内核将把目标主机IP转化为MAC地址,然后封装在以太网头结构中,再把数据发送出去;
8、这样主机B看到发送过来的数据包包头里有自己的MAC地址,才会识别它,噢,这个数据是发送给我的(当数据包包头里只有B的IP地址时,主机B会不认识它,不去接收这个数据包)

IP地址就像人的姓名,MAC地址就像人的身份证,当一个包裹发送过来,上面写着,是给张三的,但是叫张三的多了,张三不会去接收,但是包裹上面写了张三的身份证号码,张三一看,啊,是我的,身份证是唯一的,他才接收。那IP的作用是什么呢?
  IP地址具有全网范围内的寻址能力,主机A和B可能分别处在不同网络,主机A要访问主机B首先要知道主机B的IP地址,不然找不到主机B所在
的网络。也就是说有了主机B的IP地址,主机A会知道主机B在哪里,知道它所在的网络,但不会把数据给它,只有得到它的MAC地址,之后,才会给它,就像验证身份证一样。
  使用  arp  -a  命令就可以查看本地的ARP缓存内容,所以,执行一个本地的PING命令后,ARP缓存就会存在一个目的IP的记录了。当然,如果你的数据包是发送到不同网段的目的地,那么就一定存在一条网关的IP-MAC地址对应的记录。

  知道了ARP协议的作用,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数据包的向外传输是非常依赖MAC地址,可以看出ARP协议在网络传输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假如说两台主机不在同一局域网,即便知道目的主机的MAC地址,两者也不能直接通信,必须经过路由转发才可以。所以此时,发送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得的将不是目的主机的MAC地址,而是一台可以通往局域网外的路由器的某个端口的MAC地址。于是此后发送主机发往目的主机的所有帧,都将发往该路由器,通过它向外发送。这种情况称为ARP代理(ARP Proxy)。也就是说,本地主机当寻求一个IP地址的MAC时,找不到,不是同一局域网,那它会收到路由器的MAC地址,说,这个数据就交给你了,剩下的事就你来处理了,你去找目的主机吧!
 每次都要用ARP request来寻求MAC是很低效的,ARP cache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9cf341010139hb.html
###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的协议。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传输依赖于MAC地址而非IP地址。每个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知道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如果只知道目标设备的IP地址而不知道其MAC地址,则需要通过ARP协议进行查询。 当一个设备需要解析目标设备的MAC地址时,它会广播一个ARP请求帧。该请求帧包含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作为源信息,以及目标设备的IP地址[^3]。所有接收到此广播的设备都会检查是否与请求中的目标IP地址匹配。如果匹配,则目标设备会向发起请求的设备发送一个单播ARP应答帧,其中包含其自身的MAC地址[^1]。 #### ARP缓存的作用 为了提高效率并减少网络中的广播流量,设备通常会维护一个ARP缓存表。这个表记录了已知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当设备需要解析某个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时,首先会在本地ARP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匹配项,则直接使用缓存中的MAC地址;如果没有找到,则发起ARP请求[^5]。 #### ARP协议与MAC地址的关系 ARP协议的核心功能就是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在网络通信中,IP地址用于标识主机的位置,而MAC地址用于标识主机的物理接口。当两台主机位于同一子网内时,它们可以直接通过ARP协议解析彼此的MAC地址并进行通信。如果两台主机不在同一子网内,则需要通过路由器转发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源主机首先需要解析默认网关(通常是路由器接口)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包发送给路由器[^3]。 ```python # 示例代码:模拟ARP请求与应答过程 class ARP: def __init__(self): self.cache = {} def request(self, source_ip, source_mac, target_ip): print(f"Broadcasting ARP request: Who has {target_ip}? Tell {source_ip}") return {"type": "request", "source_ip": source_ip, "source_mac": source_mac, "target_ip": target_ip} def reply(self, source_ip, source_mac, target_ip, target_mac): self.cache[target_ip] = target_mac print(f"Sending ARP reply: {source_ip} is at {source_mac}") return {"type": "reply", "source_ip": source_ip, "source_mac": source_mac, "target_ip": target_ip} # 创建ARP实例 arp = ARP() # 发起ARP请求 request_packet = arp.request("192.168.1.10", "AA-BB-CC-DD-EE-FF", "192.168.1.1") # 接收ARP应答 reply_packet = arp.reply("192.168.1.1", "00-11-22-33-44-55", "192.168.1.10", "AA-BB-CC-DD-EE-FF")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